首页 | 新闻 | 短信 | 邮件 | 商城 | 搜索 | 论坛 | 在线 | 企业
搜狐首页 > 国内 > 海南风物异中华 > 海南综合新闻
大墩村河豚中毒事件:美丽的河豚 致命的诱惑

NEWS.SOHU.COM  2003年06月16日14:34  海南日报

  “漂亮!”河豚色彩斑斓,令人啧啧赞叹。不独美丽,河豚味美,经不住诱惑的人们,常会把河豚当作盘中餐大快朵颐。

  然而,知道享用河豚的代价吗?悲剧就在眼前:5月31日,陵水黎安镇大墩村,11名渔民因误食有毒杂鱼中毒,其中2人不治身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初步判断,这是一起河豚毒素中毒事件。

  可悲的是,类似的悲剧频仍,类似悲剧的发生也未因付出生命的代价而终止。为了让生命和健康不再因饱一时口福而付之东流,本报特别推出本篇报道。———编者

  

  大墩村河豚中毒事件

  今年5月31日,愁云笼罩在陵水黎族自治县黎安镇大墩村上空。

  这天清晨,李庆才等6户村民出海捕鱼。由于前几天有人在黎安港放鱼网捕捞时,捞上的一种鱼卖得很好,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当天大家都纷纷到这里来捕鱼,想再碰碰运气。

  约11时许,渔民们将大部分鱼售完后,照平常的习惯,将剩下的扒皮鱼、大头鱼等带回家煮吃。12点15分,部分渔民开始出现头晕、口周麻木、四肢麻木、恶心、呕吐等症状。到下午,出现这种症状的村民不断增多。

  意识到情况不妙,村民向陵水边防支队黎安派出所报警。黎安派出所立即出警将中毒村民送到县人民医院救治。下午4点10分,26岁的渔民李中连送到医院时,呼吸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

  当天下午5点54分,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报,随即成立由食品卫生、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专业人员等组成的应急处理专家组,于当晚8点半赶到陵水组织调查。次日,专家组赶赴大墩村。村民们把渔篓里卖剩的鱼拿了出来,请专家辨认。

  时值鱼儿产卵的季节,多是极小极细的鱼苗。由于鱼苗太小不易辨认,且大部分鱼已被卖掉或吃掉了,只余下极少一部分。在这堆杂鱼中,专家们没有找到包括河豚在内的有毒鱼种。专家们在中毒村民的家里发现,渔民们都是将所有的杂鱼混合在一起用水煮后,就着稀饭等进食的。没有其它可引起中毒的食物。由此判定,问题出在这些鱼的身上。

  渔民们大惑不解:平时大家都是这样捕鱼,这样吃鱼,这一次怎么就中毒了呢?

  “我们知道河豚有毒,但以前吃都没事!”,一位深度中毒者的父亲说,平时他们都有食用河豚的习惯,如果捞上来的杂鱼中有大一点的河豚,肯定舍不得丢掉,一般会剥皮、去头、去内脏后煮来吃。小一点儿的,就挑出来扔掉。

  经过对村民们的询问,事情逐渐明朗。专家们分析认为,渔民们的中毒是由河豚的毒素中毒引起的。虽然没有找到毒鱼,但种种迹象表明,渔民们正是因为食用了河豚或被河豚污染的鱼才中毒的。眼下正是河豚产卵季节,河豚卵很有可能沾附在其它鱼的身上或被其它鱼吃食。也许,渔民们没有把鱼处理干净而引起中毒,加上产卵期河豚的毒性比平时要大许多倍。

  

  悲剧年年发生

  悲剧绝非偶然。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数据表明,从1980年到2003年5月,每一年,我省都有人因食河豚中毒身亡:

  2003年5月,一起中毒事件,11人中毒,其中2人死亡;

  2002年,1起事件,3人中毒,1人死亡;

  2001年,2起事件,9人中毒,3人死亡;

  2000年,1起事件,7人中毒,2人死亡;

  1999年,1起事件,12人中毒,3人死亡;

  1998年,1起事件,7人中毒,1人死亡;

  ……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资料里,记录着一幕幕令人痛心而又无奈的悲剧。

  2002年6月12日,文昌市清澜镇清群村委会文能村,发生海河豚中毒事件。进食人数3人,中毒3人,死亡1人。

  6月12日中午12时10分,文能村村民黄某等人,从渔船上拾回约1斤半的海鱼。黄一眼就认出这是一条海河豚,他认为自己懂得这种鱼的毒性,并知道怎么处理,于是去头去内脏去皮后,把鱼切成了8小块,然后与西仔鱼混在一起煮熟。中午12点半左右全家人共享美味。没想到,过了一个多小时,便开始有人出现中毒症状:口唇、舌、四肢发麻,手无力,恶心,呕吐等。33岁的黄某,在进餐的同时饮酒,病情最为严重,当天下午3时40分左右,经当地卫生院抢救无效死亡。其他中毒者称,家里以前曾经吃过河豚,知道河豚有毒,但如果处理得当,吃了也没事。

  2001年8月13日,与其它中毒事件不同,这是一起因食用河豚腌制品引起全家急性中毒的事件,发生在昌江黎族自治县。中毒者6人,年龄最大的39岁,最小的7岁。

  8月11日,昌江农民符某前往石碌办事时,从石碌中心市场购买回两条带头的河豚腌制品,约1斤重。12日早上,用其中一条蒸熟了全家共吃,当时没有出现中毒症状;晚餐时,又用另一条蒸熟了全家共吃,吃后没多久,便开始有人出现中毒症状,接着全家人都出现中毒症状。其中2人中毒较严重,1人在送往医院抢救时因车辆损坏,延误时间出现呼吸困难,送到医院时已经死亡。

  这起中毒事件,症状都是开始感觉口干、舌头麻木,片刻波及头部、四肢,全身乏力,站立不稳,呕吐,最后因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神经麻痹而死亡。

  事件发生当天,省内有关部门联手在石碌地区的几个集贸市场查处河豚腌制品,扣留并没收有毒河豚200公斤,并对当事人进行了处罚。

  2001年11月6日,在文昌市昌洒镇发生一起外来民工河豚中毒事件。进食3人,中毒3人,死亡2人。

  11月5日下午,从贵州来的民工罗某,在海边拾回一条鱼,约半斤重,当时不知道是什么鱼,就交给妻子清洗后切成7块,按平常做法煮熟。次日早晨6点半左右,一家3口同时将其当早餐进食,夫妻俩各吃了三块鱼,8岁的小女儿吃了1块。到上午8点半左右,3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10点半左右,当文昌市120赶到现场时,罗某已死亡,而其妻子也在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而死亡,小女儿经抢救后生还,但却失去了双亲。

  悲剧并不仅仅在海南上演。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各地也发生多起因吃河豚中毒事件,报道中毒死亡人数就达数十人。据国家卫生部提供的统计数据,2002年一年我国就出现有人员死亡的河豚中毒事件7起:

  1月31日,广东廉江市红寨村中毒6人,其中死亡1人;3月18日,上海中毒1人,死亡1人;3月19日,江苏中毒6人,死亡1人;3月 20日,广东湛江中毒2人,死亡1人;6月12日,海南文昌市清谰镇中毒3人,死亡1人;9月8日,广东广州市砂圹坑村中毒6人,死亡1人;10月1日,广东湛江市太平镇中毒2人,死亡1人。

  

  河豚不是好吃的

  据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从以往中毒事件的调查结果来看,中毒事件具有家庭性,均为误食河豚,或被河豚卵污染、河豚毒素污染的海底生物被海鱼吞食污染引起。其中少数是因渔民食用河豚时内脏清理不净造成。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发现,河豚中毒物品有的是在市场误买到河豚腌制品,有的是民工在海边拾来的死鱼。有的渔民承认,家里一直有吃河豚的习惯,因为家里人“懂做”、“懂吃”所以不害怕。

  工作人员指出,实际上,虽然说正确处理后河豚可以食用,且有的国家和地区也有吃河豚的习惯,但一般民众难以正确、准确地掌握处理方法。同时,河豚加工是十分严格的。据有关资料介绍,一名合格的河豚厨师至少要接受两年的严格培训,才能安全主理,而且每条河豚的加工去毒需要经过30道工序,一个熟练厨师也要花20分钟才能完成。

  与此同时,我国《食品卫生法》、《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等规定,河豚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应剔出集中妥善处理,因特殊情况需进行加工食用的应在有条件的地方集中加工,在加工处理前必须先去除内脏、皮、头等含毒部位,洗净血污,经盐腌晒干后安全无毒方可出售,其加工废弃物应妥善销毁。

  据介绍,近几年来经过宣传和有关部门的管理,在市场上已经很少发现河豚及其腌制品出售了。但是,中毒事件仍每年发生,原因是一些渔民自认为有烹调秘诀而且家族是惯吃河豚的“行家”,还有的人认为河豚鱼肉和其皮毒力均不强等错误看法,加上有的渔民捕到河豚舍不得丢掉,都容易使渔民怀着因侥幸心理食用河豚。另外,随便捡到的不识名的鱼也切不可乱吃。

  由此看来,河豚虽味美,但并不“好”吃。为此专家声明:对食用河豚切不可存有侥幸心理,否则为解一时之馋,很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河豚毒过氰化钠

  专家强调,河豚剧毒,且河豚中毒无特效解毒药,死亡率较高。

  据介绍,河豚有毒物质为河豚毒素,是一种神经毒,对热稳定,需220℃以上方可分解;盐腌或日晒不能破坏。鱼体中含毒量在不同部位和季节有差异,卵巢和肝脏有剧毒,其次为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鱼死后内脏毒素可渗入肌肉,而使本来无毒的肌肉也含毒。产卵期卵巢毒性最强,鱼肉此时也含少量毒素。河豚的毒性比剧毒药品氰化钠还要强1000倍,约 0.5mg即可致人于死命。宰割技术和食用的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毒的轻重。

  该毒素主要是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呼吸抑制,引起呼吸肌麻痹,对胃肠道也有局部刺激作用,还可使血管神经麻痹,引起血压下降。

  河豚毒素中毒的发病一般很急,症状严重,一般进食后半个小时至4个小时内就会发病。发病时,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唇、舌尖会产生麻木感,继而全身麻木,严重者四肢瘫痪、呼吸困难,甚至昏迷,最后呼吸麻痹死亡。

  抢救时,要立即催吐,洗胃去除毒素,对付河豚毒素没有特效的解毒剂,只能用其它方法进行解毒。如果中毒后无法立刻赶到医院者,可用肥皂水灌胃,进行催吐洗胃,并导尿。民间也有用芦根、野薤、甘草等解救中毒患者的说法,但这些方法,经动物实验后仅对轻度中毒者有些辅助作用。

  有关人士提醒,凡在渔业生产中(包括集体或个人)捕得的河豚都应送交水产购销部门收购,不得私自出售、赠送或食用。供市场销售的水产品(包括供作饲料用的小杂鱼)中不得混有河豚。加工河豚必须经批准方可,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严格执行“三去”加工,先去尽内脏、皮、头,洗净血污,再盐腌晒干。剖割的内脏、皮、头等毒物和经营中剔除的变质河豚和小河豚等应妥善处理,切勿随便抛弃。

  省有关部门强调,必须加大力度进行卫生宣传,使群众了解河豚有毒;加强渔港及市场管理,教育渔民不可将河豚随便扔弃,防止被人抢食;一旦发生中毒应及时抢救,争分夺秒排除体内毒素。

  

  形形色色的河豚

  据介绍,河豚在我国分布有几十种,且其形状、颜色各不相同。河豚又名气泡鱼,是暖水性海洋底栖鱼类,在世界上有200多种,我国有70多种,在我国各大海区都有分布,个别品种也进入江河产卵繁殖,每年3—6月是河豚的繁殖季节。其头圆形,口小,背部黑褐色,腹部白色,鳍常为黄色。

  为帮助渔民及普通老百姓认识河豚,避免误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了我省常见的如下4种河豚的资料:

  (一)虫纹东方鱼屯

  

  鉴别特征:背腹面均光滑无棘,体背面灰褐色,具虫纹状白色花纹,胸斑小,其周围白色花斑状,体侧下方具一黄色纵带。全长30厘米左右,小型种。毒性:筋肉、皮、精巢均有毒。

  (二)横纹东方鱼屯

  

  鉴别特征:背腹及体测密布细小棘,体背深褐色,具多条细浅色横带,体侧下方具一黄色纵带。全长25厘米,中小型种。毒性:筋肉、皮、精巢均有毒。

  (三)铅点东方鱼屯

  

  鉴别特征:背腹面均具弱小棘,体背黄褐色,具浅色小斑点,5—6条深褐色横带,体侧下方具一条黄色纵带。全长25厘米,小型种。毒性:筋肉、皮、精巢均有毒。

  (四)月腹刺鱼屯

  (图片由省疾控中心提供)

  鉴别特征:全背部及腹部面具强小棘,体背褐绿色,尾鳍灰褐色或黄色,月牙形。全长达50厘米,中型种。毒性:筋肉、皮、精巢均有毒。

  


我来说两句发短信息
相关连接



三重奖励,百分百中奖!!

精彩相册[男][女]
活力社员[男][女]
魅力情人[男][女]
美女 天若有情
帅哥 不帅照脸踢
·和弦铃声:
原来的我 挥着翅膀的女孩
·疯狂音效:
On…个头啊 翠花,接电话…
订阅任何彩信服务
三天内退订不收费!!!

新闻自写短信
赶快把这条新闻浓缩成一条短信,发给你想发的人吧!
短信内容: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0.20元/条)
署  名:
手  机: 密  码: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新闻搜索
关键字:


三重奖励,百分百中奖!
·找老乡尽在激情老乡会
·攒魔法袜子拿圣诞礼物
搜狐彩信最新推荐
·[] 眉飞色舞
·[] 厉鬼再现
热门词:圣诞 林忆莲
精彩订阅
新闻资讯
美国正式宣布萨达姆已被捕!

订阅 焦点新闻,跟踪萨达姆被捕全程



搜狐商城
·影视|中毒(终结骗)
·影视|赤裸的艺术
·音乐|莫文蔚《X》
·书籍|唐僧情史
·书籍|1元图书特卖场
·书籍|天不亮就分手
更多...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