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工为遇难的同胞默哀。 |
本报驻以色列特约记者 刘建波 1月5日傍晚,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市老公共汽车站附近一街区,一分钟内接连发生两起自杀性爆炸事件,其中一枚炸弹就在距离一个中国人开的MAC—CHINA炒面店几米之远的公交车站引爆。当时,炒面店有不少来吃面的中国工人,有2人当场死亡,7人受伤。从2002年的“4·12”事件、“7·17”事件到今年的“1·5”事件,短短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劳工6人丧生,13人受伤。原本是带着全家人的希望,想来以色列打工挣钱后回家过好日子的中国人,怎么也没料到自己会成为巴以血腥冲突下的无辜牺牲品。 中国人出入的地方没保安,常被恐怖分子钻空子 接二连三的殃及中国人的爆炸事件发生后,当地中国人的神经都绷得很紧,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1月5日晚的爆炸现场已是满目疮痍,断壁残垣中到处堆满了花圈和点燃的蜡烛,过往行人纷纷驻足唏嘘,向遇难者默哀。一位来自加纳的黑人妇女在那里失声痛哭,悼念她在爆炸中遇难的丈夫。中国驻以色列使馆的官员和许多在以色列的中国人也相继赶来,沉痛哀悼遇难的同胞。 出事的这片街区以前因罗马尼亚人很多,被当地的中国人称为“罗马街”,现在是最大的外国劳工聚居地,很多中国劳工就住在附近,常常在这一片或靠近地中海边的卡迈尔市场购物,买些便宜的肉、菜、电话卡和生活用品什么的。这些地方环境差,人员复杂,廉价的小商店、小饭馆很多,但以色列政府并没有在此地设立保安,也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相比之下,当地的以色列人则要安全一些,因为在以色列各大商场、饭店等的入口处都有保安严密保护,只有在“罗马街”、小市场这样的地方,恐怖分子才能钻空子。“7·17”事件就发生在这条街上,但没料想,时隔半年,在同一条街上又发生了恶性事件,同样造成了中国人伤亡。 几次爆炸事件发生后,中国人的心态有些变了 此次爆炸事件发生后,在以色列的中国人开始为自己的安全担忧了,尤其是在以色列的一些中国劳工,已经迫于形势和家人的召唤,不堪忍受沉重的压力,准备启程回国。但仍有大部分工人不愿离开以色列,记者认识的几位工人就说,他们出来前都是借了很多债的,回去将面临债主逼债,不如呆在这里冒险打工挣钱。抱着侥幸心理的他们,觉得在这里每个月能挣上800—1000美元,在国内这个数字可是让很多人眼红的,如果省吃俭用,呆上几年,回家不仅能还完债,还能盖上几层楼的大房子,所以他们宁愿留在这里继续挣钱。记者问他们,看到自己的同胞相继遇难,难道不担心自己的安全吗?工人们告诉记者,说不担心其实是骗自己,但为了挣钱也没办法了,只能以后多加小心,少去小市场那些地方了,这些倒霉事应该不会轮到自己吧。 据记者了解,目前凡有亲属在以色列的中国家庭都是牵肠挂肚,新闻联播是他们每天必看的节目,他们急切地想了解战火中亲人的安全。一位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说,家里几乎每天都打电话给他,非常担心他的安全,并且老催着他回国。他也只能劝慰家人,说会尽量小心些。现在从住所到学校,他连公交车都不敢坐了,宁肯步行40分钟走到学校。 中国劳工还在进入以色列 目前,在以色列的外籍劳工约有20万人,被中国驻以使馆登记在案的中国劳工有9000多人,但以色列官方公布的数字却是2万—3万人。因为仍然有中国劳工不断进入以色列,估计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加。在以色列的外籍劳工中,中国劳工最受当地人欢迎。以色列人对他们的评价是干活勤快、效率高、质量好且要价低,同一个活让以色列人来做要两周时间,而中国人两天就能干完。有些中国劳工在以色列时间长了,还能用简单的希伯来语与雇主谈生意。尽管这样,他们在以色列的境遇还是非常艰难,很多人来了不久便被雇主抛弃,或者是签证到期后未能及时得到续签,又没挣到什么钱,只好非法滞留打黑工。由于中国劳工的文化素质一般不高,特别是在语言方面上的差距,使中国人在很多日常工作及生活中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而以色列的劳务市场又很不规范,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外国劳工往往需要付出昂贵的中介费才能得到工作,劳务纠纷在以色列屡见不鲜。 中国劳工将有自己的报纸和俱乐部了 最令中国工人难过的还是精神上的寂寞。因为不懂当地语言,中国劳工平时很少外出,除周末到市场买菜外,每天都重复着从宿舍到工地两点一线的生活,与国内联系也很不方便,因为以色列通信设施不大保险,信经常寄不出去,也收不到。偶尔给家里打电话,因为电话费太贵而少之又少,因此,中国劳工在生活上几乎等于与世隔绝,偶尔赶上中国节庆或老乡过生日,大家才能凑份子到当地的中餐馆里聚一聚,叙一叙乡情。 据悉,最近由以色列人出资,一位中国人准备在当地专为中国工人办一份中文报纸———《北京—特拉维夫时报》月刊,收集最新的国内资讯,以满足中国劳工的信息需求,每份价值3谢克尔(约5元人民币)。第一期将于1月15日出版,这也算是为当地的中国人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还有一位热心的以色列商人准备专为中国劳工开办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俱乐部,供他们工作之余有一个安全的休闲娱乐场所,不再担心受恐怖炸弹的侵袭。 使馆全力安排善后事宜 自2000年9月以巴冲突爆发以来,中国驻以使馆先后发布安全公告13次之多,提醒在以的中国公民谨慎出行,不要乘坐公交车,避免到咖啡馆等人多的公共场所去,以防遭遇袭击。使馆还多次召集驻以劳务公司代表,请他们想方设法通知流散的劳务人员。记者从中国大使馆了解到:1月5日事发后,在未得到有无中国人伤亡消息前,使馆即派人连夜奔赴几大急诊医院,一家一家地找,一个一个地查。因伤亡人员记录均为希伯来语音译名字,经过大量艰辛工作,使馆终于及时找到了我伤亡人员。 目前,使馆正与以色列国民保险公司联系进行理赔等善后处理事宜。根据以色列法律,对在其境内遭恐怖袭击的以色列人和具有合法身份的外国人遗属都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这次,以色列政府还作出了“不对在恐怖事件中受伤的非法滞留人员采取驱逐或遣返行动”的承诺。以色列国民保险公司将按照以《劳工法》的相应条款进行理赔,具体将根据死难者家庭成员的多少、受损失的大小进行估算,从而最终确定赔偿金额。对于遇难的中国劳工,以色列政府还将承担起扶养其遗孀、孩子以及亲属的责任。抚恤金支付方案包括近2000美元的安葬费,遇难者的遗孀每月还可获得大约1500到1800美元左右的生活补贴,这笔费用根据死难者的家庭情况、孩子的数量和年龄等因素来确定。对于受伤人员,也将根据其伤势程度作出相应补偿,并负担受伤人员家属赴以陪同护理的全部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