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供求关系发生突变,各种物资全线告急:消毒液脱销,口罩断货,一次性防护服、隔离衣、呼吸机紧缺。同时,由于市民的恐慌心理及各种不负责任的谣言,北京也一度出现了抢购现象……4月19日晚10点,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组物资保障组紧急成立。在以后的日子里,物资保障组为北京市的抗击“非典”战役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紧急动员 平息抢购风潮
从4月22日晚上开始,北京的部分大中型超市相继出现了居民集中购买米、面、食用油、鸡蛋、密封方便食品的现象。面对突如其来的抢购风潮,市商委紧急动员起来。23日下午3点,市商委举行新闻发布会,通过媒体发布通告:“目前北京市生活必需品库存充足,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要。政府有充足的预备库存,用来调控市场。全市经营生活必需品的商场、超市都会照常营业,保持市场的正常供应。”下午6点开始,通告在广播电台的新闻广播、北京电视台滚动播出,在广大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
当晚,市商委召集城八区商委主任以及物美、粮食集团、京客隆等市属主要集团总公司和连锁企业召开紧急会,要求紧急补充货源,充实库存,确保第二天一开门货架上商品充沛,满足供应需要,要求各主营公司连夜紧急调拨货源。24日凌晨4点,记者随市商委副主任李顺利一行赶到大羊坊等待天津市援助物资到京。早晨6点半,天津商委主任李泉山同志亲自带队,与天津交管局、粮食集团有关领导组织卡车35辆,紧急调运面粉200吨、大米50吨、食盐50吨、挂面10吨顺利到达京客隆配送中心,支援北京抗击“非典”。随后,各项物资于当日上午直接配送到朝阳区京客隆的各零售门店。
上午11点,记者在超市发双榆树店看到,组织调拨的货源已经全部配送到位。到下午,市商委派出调查的商情组发出的消息显示,超市里的顾客逐步减少,排队结账的由上午的100人减到了50人。经过两天两夜的连续奋战,到25日,本市生活必需品市场恢复正常。
果断决策 保证医用物资
在SARS刚刚在北京蔓延之初,北京市的医用专业物资曾经一度告急,形势严峻。曾经面临的紧急情况是:一方面,医院原有的医疗设备采购渠道突然中断,医院无法及时得到供货;另一方面,专业医院的工作性防护用品也全线告急;另外,防护服和口罩生产缺乏标准,使生产和供应十分混乱。
根据当时的紧急情况,物资保障组与十多家跨国企业进行了全球采购的谈判,短短几天内,实现了X光机、呼吸机、隔离服、紧缺药物的战略物资采购计划。另外,物资保障组紧急调用了本地的资源,通过改装,支援本地的医疗物资供应。据悉,本市的80辆120救护车是由北汽福田改装而来,缓解了救护车数量少的形势。另外,本市的一些纺织厂也紧急调整了一些生产线,专门生产医用防护服,化工企业应急生产消毒产品等。同时,物资保障组在互联网上公开发布征购物资的信息,并通过这种方法掌握了货源,从中挑选优质产品。
严把渠道 确保产品质量
为了防止不合格的产品进入市场,同时不给一些不法商贩高价倒卖的机会,北京市在4月21日就制定出了防护服和口罩的地方使用标准和技术标准,要求生产厂家提供产品相关资料进行资质审核。仅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就通过将所有到货的防护用品逐一检查验收后,拒收不合格防护服64579套、医用帽子11938个、鞋套79500副、一次性口罩80000个、防护眼镜8400副,确保了送往一线的防护用品质量合格。
晨报记者 马小森 张晓莉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