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狐
挑战8848
首页邮件短信商城搜索新闻体育财经IT娱乐圈女人生活健康汽车房产旅游教育出国求职动漫校友录
滚动 | 国内 | 国际 | 财经 | 科技 | 社会 | 军事 | 企业 | 传媒 | 校园 | TOP100 | 评论 | 我来说两句 | 新闻中心纯文字版
Sohu 首页>> 新闻 >>国内>>前进中的河南>>前进中的河南
  十五大以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2002年11月5日15:40 

  党的十五大以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克服各种困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这一时期成为河南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通过积极有效的工作,经济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一是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十五大以来的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1%,高出全国同期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二是经济总量稳步扩大。国内生产总值提前6年实现了比1980年翻两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2000年突破5000亿元大关,2001年达到5640亿元,连续5年居全国第5位,居中西部省市区之首。以主要工农业产品匮乏为主要特征的短缺经济已成为历史,买方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市场格局基本确立。粮食产量自1998年首次突破4000万吨大关以来,在频繁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连续五年稳定在4000万吨以上,2001年达到4119.88万吨,比1990年增产800多万吨,居全国首位。棉花、油料、水果、烟叶、肉类等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多年来稳居全国前三位。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平板玻璃、卷烟、纱、原煤、化肥、发电量、电冰箱、水泥、布、原油、化纤、电解铝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也位居全国前列,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是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生产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能耗进一步降低,盈利水平不断增强。2001年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1.62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比1996年增长5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67.7亿元,比1996年增长65.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由1989年的1012元提高到2001年的5924元,年均增长8.8%,于1996年提前4年实现了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有效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一是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1989年的“二、一、三”格局,演变为2001年的“二、三、一”格局,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工业强省迈进的步伐日益加快。2001年三次产业构成为21.8:47.2:31,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二是农业向优质、高效、多样调整。种植业初步形成了区域化栽培、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格局。今年优质专用小麦播种面积、优质专用秋粮推广面积分别达到2170万亩和2598.9万亩,蔬菜、瓜类、药材、花卉等经济作物和特色种植业播种面积稳步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近3000家,拥有种植基地2724万亩,带动农户500多万户。省定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00多家,引导农民建立养殖小区453个,带动500多万农村劳动力从事畜牧养殖、屠宰加工和运输营销。畜牧业结构逐步优化,草食性动物养殖和奶业快速发展,我省已成为全国第一养牛大省,奶类产量近年来以40%以上的速度递增,去年已突破30万吨。农副产品深加工快速发展,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围绕把河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加工基地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目标,对40家小麦加工龙头企业和一批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进行了持续扶持。金象麦业公司走出了一条良种繁育、订单生产、储存运输和精深加工相结合的小麦经营模式;莲花味精集团运用小麦分离技术提取小麦蛋白生产谷朊粉,利用小麦胚芽提取维生素E,用小麦淀粉替代玉米生产味精,解决了小麦大规模转化和精深加工问题;天冠集团利用陈化小麦生产变性酒精,混配乙醇汽油,为小麦找到了新的开发利用途径;漯河双汇集团的产品种类已达600多种,市场占有率达到47%,成为全国最大的肉制品加工基地;华英集团肉鸭加工系列产品达200多种,成为亚洲最大的肉鸭加工企业;郑州花花牛日加工鲜奶能力达到460吨,跻身全国乳品加工企业10强。

  三是工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近年来,按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有选择地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思路,在农副产品深加工、重大装备国产化、传统工业改造升级和电子信息、现代中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建设实施了100多个重大项目,进一步拉长了产品链条,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提升了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能力。一批骨干企业快速成长,安玻进入首批“中国最具冲击世界名牌实力的16家企业”行列,“安彩”玻壳、“双汇” 火腿肠、“邦杰” 火腿肠、“莲花”味精、“新飞”冰箱和冰柜、“金星”啤酒等相继跨入中国名牌产品行列。2001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6.1%,比1996年提高近4个百分点。四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传统服务业得到改造和提高,城乡贸易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1996年的全国第9位上升到2001年的第6位。沿黄“三点一线”及南太行、豫西伏牛山区等重点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1年旅游业总收入385.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7%。房地产业及信息、咨询、证券、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正在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坚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特别是1998年以来,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以国债项目建设为重点,在能源、交通、通讯、粮食储备库、农村水利、社会事业等方面,建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办成了许多多年想办而没有能力办的大事,为新时期河南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依托煤炭资源优势,相继建成了一批大型煤矿和火电厂,煤炭年生产能力已超过1亿吨,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778.8万千瓦。顺利完成了农网改造一期工程,52个县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二期改造完成后,农村电价将降至每度0.53元,农民负担将进一步减轻。城网改造工程今年底也有望全部完成。立足于放大河南的区位优势,加快了高速公路、省道主干线及县乡公路建设,公路通达能力明显提高,2001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9万公里,居全国第8位,其中高速公路1077公里,居全国第6位,“三纵三横”高速公路框架已初具雏形。建成了4E级的郑州新郑机场,民用航空航线里程比1996年增长近一倍。

  围绕提高全省信息传输能力,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省级宽带互联网等通讯基础设施,市话实现了程控化,移动通讯迅速普及,互联网用户增速居全国首位,人们的信息交流方式发生了飞跃性变化。新建了126个粮库,新增库容31.65亿公斤,有效缓解了农业大省粮食仓容严重不足的问题。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等一批农林水利项目陆续建成,实施了黄河、淮河等干流堤防加固,加强完善了黄河滩区行蓄洪区和淮河滞洪区避水安全设施,盘石头水库等一批大型水库正在抓紧建设,防洪、排涝能力进一步增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成倍增长。建成了省人民医院病房楼、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病房楼、郑州大学一附院病房楼、河南博物院、省体育中心、河南报业大厦、河南文学院等一批标志性的疾病防治和精神文明基础设施,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丰富精神生活创造了条件。进行了大规模的中小学危房改造、高校扩容和优质高中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教育条件。同时,按照大型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三头并举”的方针,以国债资金引导、吸引社会投资,建设了一批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促进全省城镇化水平近五年来上升了6个百分点。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大增强。目前全部农产品和绝大部分工业品生产、90%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均由市场决定。股票、债券等市场化融资手段得到广泛运用,29家企业、30支股票成功上市,100余家企业发行了企业债券,通过证券市场累计筹资223亿元。土地、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动性不断增强,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合理性明显提高。市场环境不断改善,地区封锁、行业垄断正在逐步被打破。

  二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国有经济控制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2001年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分别占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的59.1%和39.7%。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

  三是调控经济运行的手段发生实质性变化。基本实现了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经济杠杆对经济运行的调控作用显著增强。特别是近年来,全省加快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截止2001年底,已取消、下放和精简各类审批事项1823项,占上报行政审批事项总数的67.3%,使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决策能力显著提高。

  四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建立健全了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的“三道防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建立,基本医疗保险改革全面启动,失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三项保险参保人员预计今年底将分别达到645万人、500万人和680万人。18个省辖市全部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受益人数超过100 万,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住房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取消了福利分房,住房分配“货币化”进程加快,大多数城市住房二级市场已经开放。五是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顺利完成了农村土地经营权的第二轮承包,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改革,加快了粮食、棉花等农产品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步伐。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开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省农民亩均减负24.6%,人均减负37.7%。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展开,绝大多数改制企业初步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了多元化投资主体。培育了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集团,年销售收入超过 10亿元的企业已达33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脱困目标基本实现。中小企业改制步伐进一步加快,2001年底全省中小企业改制面已达80%。以高速公路建设为突破口,打破垄断,放宽准入,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直接融资工作取得新的突破,设立了融资工作专项资金,成立了省创业投资公司,与一批国内知名中介机构达成了合作协议,部分项目已进入实质性运作。

  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

  认真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一是对外贸易跃上新台阶。2001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7.93亿美元,其中出口17.15亿美元,双双刷新历史最高记录,在全国的位次进一步前移。出口商品结构基本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正在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出口市场进一步趋于多元化,贸易伙伴遍及五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境外固定客户达到8000多家。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累计开展境外劳务承包业务1000多项,签订合同额1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1亿美元,外派劳务近8万人次,合作领域已延伸到独立承揽工程、提供设计咨询等领域。一批企业已经开始探索采用战略协作、贴牌生产、反倾销应诉等手段,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50多家河南企业已走出国门,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或投资办厂。国际旅游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五大以后的五年,接待国际旅游人次、旅游外汇收入更是以年均18.2%和12.8%的速度递增,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是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截至2001年底,全省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6821家,合同利用外资金额96.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8.54亿美元。日立、东芝、菲利浦、法国里昂水务、德国MAN等20余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已相继落户中原。外商投资领域由单一的制造业,进一步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服务业、社会事业等领域拓展。三是“东引西进”成效显著。加强了与广东、上海等东部发达省区的经贸合作,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著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省校(院)合作关系,神马、许继等企业在东部地区设立了研发基地,引进了一大批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名牌产品,有力地推动了全省产业、产品结构升级,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面向中西部地区,有针对性地举办了河南产品系列经贸展销活动,成交了大批贸易合同和经济技术合作项目,部分优势企业在西部地区进行了企业购并或设点办厂,进一步提高了河南企业的知名度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一是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得到较好落实。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89年的20.75 ‰下降到2001年的6.94‰,1991年以来连续11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文盲和半文盲率由1990年的14%下降到2001年的5.87%。二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成效显著。积极推行土地收购储备制度,规范土地交易市场,推进耕地的整理、复垦,连续三年实现了全省建设占用耕地当年占补平衡。水、矿产、森林等资源保护进一步加强。三是环境保护向广度、深度发展。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由1990年43.5%提高到2001年的86%,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21.4%提高到62.8%。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省监控的7979公里河段中,水质为Ⅰ—Ⅳ类的河段长度达到46%。省辖市全部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实行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噪声、辐射等控制在较低水平。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积极实施“科教兴豫”战略,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发展出现新局面。一是科研能力显著增强,科技长入经济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积极推进科研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7年的0.21%提高到2001年的0.5%,目前全省已拥有60多个重点工业试验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以及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成果研究与转化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成果推广率达到35%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

  二是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基本实现,2001年底全省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6%,普通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7.1%,“普九”人口覆盖率93%,基础教育水平稳居全国前列。高中阶段教育和成人教育继续加强。高等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合并重组了一批高等院校,郑州大学顺利进入国家“211”工程,普通高校由1990年的47所增加到2001年64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2%,考生录取数与报名数之比达到58%,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普通高校在校学生规模已达到44.7万人,是1990年的5.56倍。民办教育发展迅速,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已达到4400所,在校生65万人,黄河科技学院成为全国唯一一所民办本科院校,郑大升达经贸学院是全国最大的合作办学机构。

  三是广播影视、文化、体育、卫生、新闻出版等社会事业更加繁荣。建设实施了有线广播电视光纤骨干网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省广播、电视人口有效覆盖率均达94%以上。组建了河南报业集团,提高了新闻、文艺宣传水平,增强了出版业的市场竞争力。新建、扩建了一批面向大众的文化体育设施,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城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1.16人,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计划免疫工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文物保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等社会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

  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连续上了几个大台阶,在上世纪末基本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了由温饱到基本实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2001年全省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097.86元,比1990年实际增长3.98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267.42元,比1992年实际增长86.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634.50亿元,比1990年增长8.66倍。二是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升。1990年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刚刚超过300亿元,而2001年已接近2000亿元大关。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生活费支出分别比1990年增长3.85倍和3.14倍。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比1990年增加3.47 平方米和8.45 平方米。城乡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90年的0.54和0.55下降到2001年的0.35和0.49。三是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城市居民消费基本实现了由“千元级”商品向“万元级”商品的跨跃,手机、电脑、轿车等有的广泛进入、有的逐步进入城市家庭,彩电、冰箱、摩托车等耐用消费品在农村的普及程度大幅提高。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相并进,追求精神生活和自身素质的提升渐成风尚,旅游、知识技能培训、上网、运动健身等新型消费已成为部分居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五年来,我省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是在面对诸多严峻挑战的条件下,克服了种种困难取得的,确实来之不易。从根本上讲,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准确把握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基本趋势,全面分析国内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始终掌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和宏观调控主动权,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并采取相应政策措施的结果,也是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要求,制定了切合河南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并带领全省上下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振奋精神,团结奋进,勇于创新,扎实工作的结果。具体讲,5年来,主要在以下五个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领域抓出了实效。一是因应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及时合理确定了不同时期的经济工作重点。亚洲金融危机以前,我省按照稳中求进的要求,巩固了经济“软着陆”的成果,成功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 1998年以后,坚决贯彻实施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及时将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上,加强国债项目和重点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通过投资和消费的双向拉动,避免了经济可能出现的下滑局面,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快速增长。

  二是着眼于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实现速度与效益的统一。特别是近两年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又提出了“两个较高”的发展目标,引导全省在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着力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加快高素质人才培养,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个体私营经济,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三是不断加大体制创新力度,稳步推进各项改革,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不懈地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环境得到明显优化和改善,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明显增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四是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结合河南的区位优势,适时提出并实施了“东引西进”的战略举措,丰富了对外开放的内涵,加快了全方位开放的进程,使河南经济发展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融入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和世界经济体系中,促进了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五是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动,突出以人为本,大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努力使发展的成效最终体现在全省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上,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添了内在动力。特别是连续两年抽调大批机关干部驻村帮助工作,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在看到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人均水平低。多数人均指标在全国的位次居于中下游,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更明显。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一产比重依然偏大,二产整体素质不高,三产发展相对滞后,产品竞争力不强,个体、私营经济规模小,城镇化水平低,高素质人才缺乏,制约了经济增长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国民经济外向度不高。企业出口创汇能力较弱,利用外资规模较小,外经工作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四是一些县乡财政困难,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城镇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还很艰巨。五是经济发展环境方面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些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尚未完全消除。来源:河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

来源:河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  



相关新闻: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留言: 您要对您发表的言论之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1、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8号 2、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3、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精彩短语推荐:
  • 搜狐短信魔法宝贝—300条存储大容量,强大功能得心应手!还可以邀请她/他组成情侣宝贝双栖双宿!

  • 我遇到猫在潜水,却没遇见你。我遇到狗在攀岩,却没遇见你。我遇到的所有不平凡,却没……发送言语>>

  • 祝您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艳福多多,妻妾成群,儿孙满堂。东摸西吻浅呻吟,左拥右抱……发送言语>>

  • --给编辑写信
    Untitled Document
    搜狐短信推荐
    焦点新闻 社会新闻
    花边新闻 科技新闻
    手机号:
    激情美眉灵犀一点通!
    邀请心上人一起存短信
    三羊开泰,喜迎财神!
    发洋财得意洋洋过羊年
    祝福也幽默,说给她听
    焦点时刻关注世界风云
    [谭耀文] 锋火情天
    [齐 秦] 野衣裳
    [范玮琪] 他没有错
    诺基亚经典大图 诺基亚经典大图
    诺基亚经典大图 诺基亚经典大图
     
    分类广告

    零投诉留学服务机构
    留学移民信息库!
    京城院校招生总汇!
    MBA、EMBA在职研
    A&F英语语音训练营
    浪漫甜蜜的爱情始于这里
    白肌雪肤的善良女孩
    !求医问药名医在此!
    雅闻"魔鬼身材"发源地
    古都西安旅游指南
    征服人间顽疾“糖尿病”
    治愈牛皮癣白癜风成现实

    搜狐新闻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10-65102160 转6291或65101378 网友信箱 诚聘英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