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狐
挑战8848
首页邮件短信商城搜索新闻体育财经IT娱乐圈女人生活健康汽车房产旅游教育出国求职动漫校友录
滚动 | 国内 | 国际 | 财经 | 科技 | 社会 | 军事 | 企业 | 传媒 | 校园 | TOP100 | 评论 | 我来说两句 | 新闻中心纯文字版
Sohu 首页 >> 新闻 >> 国内
科技部秘书长就中国与欧盟科技合作问题答记者问(组图)
2002年4月11日15:48  千龙新闻网

  

  千龙新闻网 北京4月11日讯(记者张扬) 今天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记者招待会,科技部秘书长、新闻发言人石定环在会上介绍了中国与欧盟科技合作以及“2002中欧信息社会合作论坛”的有关情况。科技部秘书长石定环还与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司长徐顺成和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于鹰共同回答了中外记者关心的问题。

法国亚太金融社:我问一下资金的情况。在散发的英文稿中第二页提到,现在中欧双方进行的项目已经超过了600多项,整个欧方所提供的资金已经达到了1.3亿元,我想问一下中方提供了多少钱。在资料的第四页中提到中国已经参加了欧盟的第五次科技框架计划,其中一共耗资5000万欧元。在这5000万欧元中,中方出了多少,欧方出了多少。在上星期开了一个会,谈到中国将参加欧盟的第六次的科技框架计划,欧盟方面已经公布了为这次合作,欧方将出的资金数目,但是中方没有提出资金数目,您是否向我介绍一下,对于第六次欧盟科技框架计划中国的预算是多少?

  石定环:作为中欧共同参加的开放的科技计划,按照现在双方的约定,在合作项目中,将负担各自有关方面的经费。大家在一起,是围绕共同的项目进行合作和研究。当然,在项目的过程中,有关合作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欧方也要提供相应的经费给中方。作为中方,我们也将匹配相应的经费。刚才我谈到,在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专门制定了国际合作计划,在国际合作计划中,对于双方合作的项目,从中方的角度给予必要的匹配和资助。国际合作经费目前一年投入1亿元人民币。随着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在今后几年这个经费还要不断增加。这是科技部提供的经费。作为参加合作项目的各个单位自身还要投入一部分经费,当然这个数额很难做一个很精确的统计。

  于鹰:我补充一点。应该说,早期的中欧科技合作,欧洲共同体方面,欧盟委员会方面提供了相当多的资金。对中欧科技合作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同时,中方在同期所匹配的资金量只能够大大多于欧方所提供的资金,当然当时直接受益的只能是中方。

  自1998年12月22日开始,中国和欧洲共同体签订了科技合作协定,这标志着中欧科技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双方决定在共同出资合作与研究和共享成果的原则基础上开展合作。欧盟决定把它的第五个科技框架计划向中方开放,中方同时也允诺把我们的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和基础研究“973”计划向欧盟开放。

  从1999年到现在,中方一共参加了近60个欧盟框架计划的课题,但是资金资助的方式是按照欧洲共同体的规定来做的。就是说,必须由中方和两个以上的欧洲共同体成员国的科学家共同申请欧盟框架计划。也就是说,中国的科学家为欧洲的科技发展作出贡献。在“973”基础研究计划中,现在有一个就是由欧洲的科学家申请和中方的科学家一起来参加的项目。

  所以这样的合作是平等互利的,资金提供的方式和以前是不一样的。至于说到双方对重大计划的投入,我可以告诉各位记者,“863”计划在五年计划期间投入了150亿元人民币,即每年投入30亿。所以我们热切地希望欧洲各国的科学家们能够和中国的同行一起积极地申请“863”和“973”计划项目。

  最后,我也必须指出两点。第一,中欧双方多年来的科技合作总体来讲是平等互利的,它不仅促进了双方科技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人员之间的往来,促进了技术经济合作。同时,从总体上也促进了中欧之间的双边关系的全面发展。

  第二点,刚才所说的双方的一些重要的计划,在互相申请的过程中手续还是比较繁琐、复杂的。所以我们期待着和欧方的合作伙伴们、欧洲的朋友们一起来探讨怎么样寻找更能够直接地就一些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甚至于共同开发的可能性,找到这样的途径。谢谢。

CCTV记者:石秘书长,通过与欧洲的科技合作,中国最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成效?我们在材料里面看到,信息技术是中国和欧盟合作的优先领域,还有没有其他的优先合作领域?怎么去开展这些合作?谢谢。

  石定环:对于中欧合作,刚才于鹰司长已经做了一个介绍。中欧的科技合作,根据新的科技合作的协定,双方互相开放各自的科技计划进行研究,是建立在共同出资、合作研究和共享成果的原则基础上的。应该说是平等互利、互利互惠的一个合作。我们期望通过这样一个合作,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在一些共同关心的,共同感兴趣的优先合作领域上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通过共同的研究开发得到我们共同感兴趣的科学技术问题的重大成果,这对我们双方大有好处。

  第二方面,由于我们面对的一些问题有些是全球性的、共同的问题,比如像环境、气侯变化的问题,需要全球的合作,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单独去完成。我们期待通过我们双方的合作,可以促进在这些方面的工作,互相借鉴,通过我们取得的成果,为全球问题的解决作出我们的贡献。

  第三方面,我们期待科技合作能够成为进一步开展技术经济合作和开展双边贸易的一个先驱。通过这几年来在能源、材料、环境、信息等很多方面的合作,增进了双方的了解,进一步扩大了双方的经济、技术和贸易的合作。我想在信息领域大家尤其可以看到。欧方一大批公司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销售,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欢迎。当然中国的一些产品也开始进入欧洲的市场,应该说科技合作给我们双方都带来了好处。

  第四方面,通过我们双方的合作也进一步促进了中欧双边关系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双方高层领导人频繁的互访和交流,也促进了双方民间的交往,包括科技人员、企业、商务各方面人员的交流,促进了双方的关系全面发展。

  在过去的二十年当中,我们在信息通信、资源环境、能源、农业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中欧科技合作协定从1998年正式签订以后,更进一步为双方在高技术和基础研究领域的全面合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我们认为,在未来的合作当中,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今后合作的重要的优先领域。同时,我们也希望加强一些大型项目的合作、大科技的合作,对此欧盟也有同样的看法。同时我们还积极鼓励和尝试新的合作形式,比如双方共同建立联合的实验室,或者联合的研发中心。我们也鼓励中国企业界参与科技合作,特别是欢迎企业能够参与双方高技术的研究开发活动和产业化的活动,这也是今后我们期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中国电子报记者:请问信息产业部的徐司长,我在资料中看到,从1999年到现在,中方成功参与了欧盟五个科技框架计划中的信息技术项目中的八个项目,我想问一下这八个项目开展情况及现在取得的成果。在资料中提到,信息技术领域我们和东欧之间有很大的合作潜力,我想问一下有没有具体的计划?

  徐顺成:在信息技术领域,应该说中欧具有广泛的合作内容,如通信领域、计算机领域,以及其他有关的领域。大家也知道,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阿尔卡特等公司在中国都有很多好的合作项目。

  另外,它们在中国的市场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位记者提出来涉及到中国和欧盟有八个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合作项目,这些项目有七个正在执行中,有一个正在启动。这里面,涉及到关于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结合问题,关于网络方面的研究,开展电子商务方面的合作,以及在水灾分析和决策支持、智能交通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合作。我想这些合作会大大地促进中欧双方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进步,也会促进中欧双方信息化的进程。谢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辽宁综合环境项目是欧盟在华最大的投资项目,这个项目在哪些范围实施,实施多长时间了,预期的收益有哪些?我特别想了解一下欧盟方面投资这个项目,可能会得到一些环境整治的经验,在其他方面欧盟有没有直接的收益?

  石定环:这个项目是在辽宁省,由辽宁省政府直接组织实施,欧方的专家也参与了项目的共同实施。据我了解,这个项目已经实施了至少三年。执行过程中,辽宁省政府组织了辽宁有关环保部门、计划、经济等部门,还有地方政府也参与了。这个项目涉及的内容还是很广泛的,包括在环境方面的一些发展的战略、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以及一些重点的治理,比如工业污染、电厂污染、工业废水的污染,还有生态环境的治理。这个项目还在进行当中,有关这个项目的具体情况还没有得到他们最终的报告,如果您感兴趣,可以进一步采访辽宁省。谢谢。

京华时报记者:本次中欧信息社会合作论坛从宏观上可以促进中欧的合作与交流。在本次论坛的第四部分,有一个对与会机构和单位的合作洽谈,目前,有没有一个相对具体的期望值,合作洽谈的期望目标是什么?谢谢。

  石定环:这次论坛由四部分组成,这四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希望这次论坛不仅仅是技术的交流、政策的交流,同时,通过双方对一些重大技术、产品的展示活动和一些现场会商活动,能够以科技为先导,促进双方的经贸、技术合作。从这次论坛参加的人数来讲,双方一共超过了1000人,尤其是来自欧方的代表超过700人,不仅有来自研究机构和大学的代表,更多的是来自欧洲有关信息领域的公司和企业的代表。这预示着,这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第一次如此大规模中欧双方的合作论坛活动。我想不仅在技术合作上,也在未来的经贸合作上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和良好的效果。

香港文汇报记者:中欧合作以来,香港参与的项目有哪些?这次论坛有没有香港学者、公司或其他人士参与呢?对香港的经济或者是其他方面会产生哪些影响?谢谢。

  于鹰:简单地说,一些学术会议有香港企业界人士参加。但是到目前为止参加中欧项目的还没有香港,但是我相信将来会有的。首先,香港回归之后,内地对香港科技经济发展高度重视,我们技术部和香港的一些大专院校和一些科研机构有密切的联系。香港的科学家希望能够更多的参与我们的“863”计划和“973”计划,以及其他国家的发展项目,我想他们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而且我们也相信在这样的轨道上,他们必然有机会参加欧盟的框架计划以及在其他方面的合作计划。谢谢。



相关专题:国内
Untitled Document
搜狐短信推荐
焦点新闻 社会新闻
花边新闻 科技新闻
手机号:
激情美眉灵犀一点通!
邀请心上人一起存短信
三羊开泰,喜迎财神!
发洋财得意洋洋过羊年
祝福也幽默,说给她听
焦点时刻关注世界风云
[谭耀文] 锋火情天
[齐 秦] 野衣裳
[范玮琪] 他没有错
诺基亚经典大图 诺基亚经典大图
诺基亚经典大图 诺基亚经典大图
 

国内版热点话题

分类广告

零投诉留学服务机构
留学移民信息库!
京城院校招生总汇!
MBA、EMBA在职研
A&F英语语音训练营
浪漫甜蜜的爱情始于这里
白肌雪肤的善良女孩
!求医问药名医在此!
雅闻"魔鬼身材"发源地
古都西安旅游指南
征服人间顽疾“糖尿病”
治愈牛皮癣白癜风成现实

搜狐新闻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10-65102160 转6291或65101378 网友信箱 诚聘英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