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斌 摄 | 这是性,是从古到今最自然的事情之一。昨天,700多件性文化展品在石景山区计划生育中心布展完毕,从今天到11月2日,人们可以免费来这里观看这些精美的艺术品。这是北京市内首次举办以性为主题的展览,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马晓年教授说,如果大家可以以看邮展一样的心态欣赏这些展览,就是展览的最大成功。700件展品造型各异 展区设置在石景山区计生服务中心400多平方米的大厅内,记者在布展现场看到,展品包括春宫画卷、瓷雕、石雕、挂件及太监的陪葬品等。 这些展品别致的造型表现出充分的想像力和文化内涵,记者看到一件展品为一个木刻男子坐在地上手中抱着自己硕大的生殖器,一个女子半跪在地上双手举着一个巨大的女阴,两个木雕相对摆放。马晓年教授说,这两个木人造型代表着古人对性的膜拜,远古人缺乏最基本的解剖生理知识,性与生殖仿佛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他们对性活动带来的快感及生育都感到敬畏崇拜。 展品还包括西汉时期的青铜雕“鸟衔鱼”、6000多年前的石雕“双猴戏瓜”等。 除了异性恋的展品,展厅还专门辟出一个表现同性恋的展区,一些展品还表现出孩子们恋母情结———弗洛伊德的理论早已被古代的中国人形象化了。 虽然展品涉及的题材可能让一些现代人面红耳热,但精巧的造型、细致的工艺和它们背后对生命的崇拜,让人感觉这些艺术品与淫秽无关。收藏历时十年 这700多件的展品是马晓年教授从1993年起开始收藏的。 1999年,马晓年教授在上海南京路参观了轰动一时的中国首家个人珍藏性文化博物馆。面对琳琅满目的艺术品,马教授也惊诧于中国人祖先对性的坦然态度。这一年,由于收入的渐渐充裕,马教授也加快了收藏的进程。他走遍了老北京的各条老街老巷———琉璃厂、亮马河、潘家园、八大处的古玩街以及外省市、国外,有一件金色的千喜观音甚至是他从台湾背回来的。 让这些展品以一种合适的方式与公众见面也成了马教授的心愿。10月28日是男性健康日,在石景山计生委及北京市计协的支持下,三方决定举办这次展览。特殊展品被拿下 这次展览的全名为“普及性教育,享受性健康,性从远古走来大型实物展”。在布展现场,举办方小心地挑选着适合公众欣赏的展品。一些十分裸露的细节被工作人员巧妙地遮掩,而部分过于大胆的艺术品则在反复掂量后拿下。 马晓年教授说,他希望成熟的观众们带着健康、自然的心态来观看展览。展览不会失败 1988年,北京首次举办人体画展时,观众排起长队购票观看,引起一时轰动。马晓年说,这次展览不再应该有所谓的轰动效应。谈到因游客稀少和经济拮据而处境尴尬的上海首家性博物馆时,马教授说:“我们这次展览没有商业目的,我完全是为了对市民进行义务的性教育,就算会遭到唾骂,但一定会有人收益非浅。” 他希望这次展览能引导人们对性文明进程进行回顾与探索,而不是单纯对新鲜性经验的猎奇。 从这个角度讲,展览不会失败。链接中国首家性文化博物馆 1999年8月,中国首家性文化博物馆在上海南京路开展,2000多件展品由被称为“亚洲性学第一人”的刘达临教授提供。由于展览馆的入口只在南京路上的一个小胡同处,而有关部门不允许在南京路上挂出有“性”字样的标识,前往观看展览的人越来越少。2001年4月30日,性博物馆黯然迁到并不繁华的武定路。媒体披露了性博物馆的困境后,引起了许多社会人士的关注,目前刘教授在杭州、深圳、郑州等地也分别举办了性文化展览。刘达临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表示,性非常自然,中国的性文化历史悠久,现代人更应该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性。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