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政部副部长李学举谈扩大基层民主 发展民主政治
| |
| |
2002年12月23日09:54 新华网
| |
|
新华网北京12月23日电(记者 翟伟 李薇薇)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它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把扩大基层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精辟地阐述了扩大基层民主要扩大什么、怎么扩大、扩大的主要领域在哪里等问题。怎样正确理解这段话的涵义?记者为此走访了民政部副部长李学举。
李学举指出,十五大以后,基层民主尤其是农村基层民主一马当先,各地广泛开展了基层民主实践,村民自治、居民自治、两推一选全面推进,村务公开、居务公开、厂务公开、校务公开、警务公开等竞放异彩。十五大以来的实践,使人们进一步认清了基层民主在我国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实际出发,从能够办得到的事情出发,从满足最大多数人参与管理的需要出发,来选择我国发展民主的多种路径,是比较现实的。
“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的人数多,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育成长很有影响。十六大用‘基础性工作’一词,进一步凸现了基层民主的重要性,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更深了,更成熟了。”他说。
十六大报告中不仅把城乡基层政权机关的民主建设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民主建设,分开提、分开说,并对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和自治民主建设,也分开提、分开说、分开要求,各有侧重、各有针对性,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城乡实际情况的把握更准了,对基层民主建设的认识更深了、更高了。
李学举认为,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率先搞起的,进而推向城市以及社会其它领域,农村基层民主也先走了一步,积累了初步经验,为其他领域的民主建设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今后要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难度最大、工程量最大的,依然是广大的农村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在发展基层民主上,农村要在现有基础上再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以建立健全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和管理制度为重点,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城市要一手抓推进,一手抓研究,以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参与机制为重点,逐步向居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发展。
李学举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是我们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我们全面推进城乡基层民主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努力完成的任务,给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和农村村民自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为今后进一步推进城乡基层民主建设指明了方向。
“十六大报告在谈论基层民主时,有三个地方使用了‘健全’和‘更加健全’一词,四个地方使用了‘完善’一词。这些判断完全符合我国城乡实际。”李学举强调,“民主政治领域的变革要比经济领域更复杂,涉及因素更多,思想理念的变更要有个更长的过程。十六大报告把今后一个时期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方向定在‘健全’、‘完善’上,体现了我们党对基层民主发展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的科学把握。”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李学举认为,这是对基层民主建设的总要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中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发扬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确保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地位得到落实;只有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才能体现坚持党的领导的目的和宗旨,才能使依法治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只有坚持依法办事,才能巩固和改善党的领导,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才能健康、持久地进行,基层民主才能更有生机、更有秩序。(完)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