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八一前夕,广空航空兵某部飞行二大队全体飞行员,驾驶我军改装的最新第三代新型战机,再次进行了下半夜大机群远程奔袭、24小时滚动飞行训练,大队所有战机达到了全时空升空、全疆域到达、全天候作战的能力。
广空某飞行二大队1996年接受改装最新型战机的神圣使命,飞行员们清醒地意识到,自己驾驶的战机是牵动全局、上下关注的第三代战斗机,是我军的“撒手锏”。改装以来,他们共执行了39次重大任务,次次出色完成。先后被解放军四总部、空军、广空评为“全军基层建设先进单位”、“科技练兵先进单位”、“基层建设标兵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3次、三等功1次,涌现了“全军十大学习成材标兵”王少华等10多名先进典型,18人次荣立二等功以上奖励。
|
试飞演练 |
在建军75周年前夕,我们走进二大队,通过采访,记录下他们“飞”过的航迹……
A、重考“资格”
一个月“闯”过另一外语关
1996年1月,经过充实后的广空某飞行二大队人员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八名飞行员全是飞行过1000小时以上的我国第二代战机的优秀飞行员。大队长诸根元是双学历,罗箭宇、刘树伟、孟庆东、王少华、卢文庆、旷辉、王青都是本科生。他们是经过严格的挑选后准备驾驶某改装新型战斗机的。
改装上机前,他们还必须先“闯”一关,以取得驾驶“资格”,这就是飞行员们最头疼的另一门外语。因为座舱里的几百个电门、按钮标注全部用的是制造国的语言,语音告警、故障显示条也是。飞行员们每个人都买来随身听,硬是在一个月里强化听懂、看懂了上千个外语单词、词条,取得了进入空军工程学院驾驶改装战机的“绿卡”。
新型战机跨越老“伙伴”20年
这是一种全新概念的战斗机,它与飞行员们的老“伙伴”相比,至少有20年的跨越。这对于一班已不年轻、却有丰富飞行实践的飞行员,没有多少可供借鉴、参考的,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三个月里要学十几门课程,尤其像火控与雷达等都是全新的领域,学习起来难题不少。座舱实习操作阶段是“僧多粥少”,五六个人才有一架飞
|
驾驭新机 |
机,一天下来能让教员手把手教的时间实在不是太多。然而,飞行员们凭借自己的能力,硬是在规定期限以平均95分的优异成绩取得了新型战机的驾驶资格。
B、加速起飞
特技飞行飞到极限
特技飞行,一般要求飞到五至六倍压力的载荷,他们为了发挥新机优越的机动性能,有意飞到八九个载荷,达到人体承受的最大极限。每飞一次,脸都会被拉得变形,眼睛几乎黑视,手臂因毛细血管破裂淤下块块血斑。特别是超低空大速度飞行,高度只有100米,而速度却要超过1000公里,由于气流极不稳定,操纵难度相当大,再加上精神高度集中,体能消耗大。一个架次下来,手脚麻木,腰酸背痛,浑身湿透,全身像是散了架,但他们喝口水,活动活动筋骨,接着又飞第二个架次。经过了两年多这么严格的基础训练,二大队飞行员全部成为带队长机、飞行教员。
“绝不能把先进的战机当成一般歼击机那样训练。”大队长刘树伟说,应该开发新机更高更好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贴近实战。为此,他们在训练中主动增加难度强度,常年保持低空超低空、实弹轰炸、深海截击、夜间编队、小航线着陆、双机着陆等高难课目。
一改目测习惯不再“靠天吃饭”
新型战机有先进的仪表设备,可是一旦飞起来飞行员们往往习惯于目测,总认为“眼看”是最保险的。这也是我航空兵部队一直“靠天吃饭”的原因。现代空战已不分昼间黑夜,也不分阴天雨天,不能突破气象屏障就将被动挨打。为了突破气象关,他们坚持把好天当作低气象来训练,返场着陆近距不看跑道,全凭仪表。同时,在搞好可行性论证的前提下,逐步降低飞行气象条件。云底高从300米飞到200米,又从200米飞到100米;能见度从3公里、2公里降到1公里甚至更低。这些全部达到或超过了大纲规定的最低气象条件。
突破“雨天不组织飞行”惯例
“低气象突破了,雨天能不能飞?”长期以来,因为能见度太低,滑行时舱外的地标和跑道非常朦胧,基于安全考虑,所以我们的歼击机强击机部队雨天从不组织飞行。经过反复的论证和精心的准备,大队终于突破了气象关,可以在雨天实施飞行训练。结束了航空兵“靠天吃饭”的历史。这一重大突破,不仅提高了飞行员驾驭新机的能力,更标志着我航空兵完全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
去年9月的一次三军联合演习,一直未停的大雨中断了兄弟部队的起飞执行任务。王少华、卢文庆等没有终止,陌生机场驾机冒雨起飞,准时准点到达指定空域,出
|
研究战法 |
色完成了对“敌”攻击任务。在场的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事后欣然提笔,为他们所在师题词:南疆雄狮,长空利剑。
C、攀升高度
研打敌某型先进战机
由于新机装备部队时间短,加上电子设备和雷达、火控系统复杂,科技含量高,许多性能没能及时开发出来,成了制约战法研究的拦路“虎”。为此,他们不等不靠,主动出击。经过对上万种数据进行试飞检验,终于攻克了新机的20多个技术难点,填补了作战训练使用的七项空白。
1998年底,上级把打敌某型先进战机的战法研究任务交给了二大队。为此,大队成立以刘树伟、王少华、卢文庆、孟庆东、旷辉等为主的战法攻关小组。经过四个多月的反复“论证”,最后确定了针对敌机电子火控系统先进、具有多目标攻击能力、中远距作战性能优于我机的实际,利用我机优势和测传、码传、电子干扰等先进手段作为突破口进行研究,演练出“示假隐真、主佯结合”等八套战法,在经过模拟战场环境检验后,其中六套被空军推广普训。
为大机群隐蔽接敌闯出新路
此外,他们还针对先进战机数量少,难以形成空中绝对优势的实际,主动提出利用新机优势,与两种国产歼击机混合编队作战的设想。在兄弟部队的积极配合下,研练出四套混编战法,成功解决了两种歼型机的“近视”问题,研练了多套编队隐蔽接敌和多目标接敌的突袭战法,为未来空战大机群隐蔽接敌、出奇制胜闯出了新路。
这标志着我空军航空兵实现了由技术训练为主向战术训练为主的重大转变。
蓝天试剑亮出“惊人之举”
广空航空兵某部飞行二大队全体飞行员,驾驶我军改装的最新第三代新型战机演练,频闯难关险关。高空着火,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截获目标,填写了世界空军战例空白……
A:高空遇险
机场所有人员都看到这一幕
2000年3月20日傍晚19时17分。
飞行员们正在进行跨昼夜飞行训练。由原教导员、时任团副政委罗箭宇和副大队长卢文庆驾驶的双座机轰轰作响在跑道头,起飞前的再次检查,证明飞机一切正常。
“起飞!”随着塔台指挥员的命令,罗箭宇松开驾驶杆上的刹车……就在飞机离地约3至5米的高度,他们突然听到“嘭!”的一声巨响。几乎是同时,机舱内的5种告警语音一同响起。“不好!飞机着火”。他们立即向塔台报告。由于飞机着火离地很近,机场所有人员都看到这一幕。不一会,战机的通信联络也中断了。
“火烧屁股”也不轻易放弃
没有了塔台引导,一切全得靠自己。飞机进云后,火势越来越大,卢文庆已经有“火烧屁股”的感觉。按飞行条例规定:飞机在空中着火无法扑灭的情况,必须跳伞。但他们没有!他们知道这是非常昂贵的战机,绝不轻易放弃。他们靠沉着冷静,靠过硬技术,靠英勇顽强,对正下滑,稳稳地把飞机停在跑道一侧……
他们创造前所未有的奇迹。空军专门召开表彰大会,授予罗箭宇、卢文庆“空军功勋飞行员金质奖章”,各记一等功一次。
B:低空打击
接受从未有人做过的任务
“你们研究打超低空高速飞行小目标吧。”1999年底的一次战法演练结束时,空军领导对二大队的表现非常满意,半开玩笑地向飞行员们提出了一个世界航空史上从未有过记载的惊人之举。
2000年3月,空军明确把这个任务下达给了二大队。
超低空高速飞行小目标由于速度快,高度低,不易被雷达发现,世界空军从不研究用超音速战斗机来打。飞行员们面对的是资料空白、战例空白、思路也空白……很快帮他们搜集了大量相关图文资料,又请来各路专家讲解理论,寻找理论依据。然后进行理论论证,图上推演。
他们靠这股“劲”,很快攻克了新型战机截获低空、超低空小反射面积目标等十几个技术难点,成功摸索出“后侧夹击”等五套战法。随后,他们用光电雷达和头盔瞄准具苦练,掌握了发现并截获目标的超低空飞行技术。
试打超低空高速飞行“小靶”,成功率100%
2000年6月18日,庄严的时刻到了。王少华被确定为一号主攻手,孟庆东为二号主攻手,卢文庆被确定为三号主攻手。早上7时整,一号主攻手以零秒零米的误差到达指定空域。在1500米处用头盔瞄准具截获目标,稳定跟踪。“可以攻击!”说时迟那时快,随着指挥员的命令,王少华麻利地扣下扳机,“咚咚”,两枚导弹像两条银蛇,瞬间将靶标凌空击碎。在一号主攻手截获目标的同时,二号主攻手、三号主攻手用光电和雷达的方法也分别发现并截获了目标。不久,他们又在9月的一次防空演习中,面对截然不同的环境,三次击落靶标,成功率100%。他们几次空中打击的成功范例,不仅创造了历史纪录,还受到军委领导的高度赞扬。
C:刷新航程
以前一架战机要一架大型运输机陪伴
新型战斗机到底能飞多远?我们的心里没有把握。虽然《飞机使用手册》有数据,但是那些往往不可靠。以前,一架战机至少要一架大型运输机陪伴的方式,严重制约了新机的远程机动作战能力。2000年8月由大队长刘树伟、副大队长旷辉双人双机跨越六个省区,行程2000多公里,创下了当时该型机国内飞行最大航程纪录。但这显然是不能满足的。
这么先进的飞机连祖国的疆域都飞不到,打起仗来怎么“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呢?
今年1月,正在西北某地执行任务的一架飞机发动机寿命即将到期,只剩五个多小时,需要派飞机去调换。从西北某地飞回本场有3000多公里,途中还有两段长近2000公里的通信盲区,只能靠自己技术领航,不能有差错。
一次具有相当实战意义的航行
2月2日。上午9时,王少华跨进机舱,把座舱盖一关,赶紧滑行起飞,一秒也没有耽误:油能省一点是一点。王少华飞行30分钟后,前指的通信就中断了。
原计划3小时42分的航程缩短了15分钟,油量还有一吨多。12时35分,飞机顺利到达本场上空。“还能再飞个通场吗?”这时,在获知飞机状况后,塔台传来了指挥员麻师长商量的口吻。“没问题!”王少华说。
又一个纪录诞生了。12时38分,王少华驾驶的飞机稳稳降落在跑道上。这是一次具有相当实战意义的航行,也为今后上级决策作战训练提供了有力的依据。5月,二大队所在团在西北某地执行完任务时,就是一站飞回来的,表明了我新机具有全方位的远程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