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美航空航天局逆向复原宇航员丧生前的分分秒秒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2月08日00:31 东方网-新闻晨报 |
|
|
没有兴奋、没有期待,只有焦灼、只有痛苦。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 ASA)6日再次开始“倒计时”,不是为了准备航天飞机的发射升空,而是为了查找“哥伦比亚”号失事解体的原因。从严格意义上说,这并不是航天飞机或者运载火箭等航天飞行器升空前传统意义的倒数计时,而是从“哥伦比亚”号与地面控制中心通信中断的那一刻开始,逆向复原7名宇航员丧生前的分分秒秒。
关键的两段数据
“倒计时”的“零点”,是地面与宇航员2月1日上午9时终止语音通信以后通过无线电接收到的32秒钟数据。
航天局航天飞机项目经理罗恩·迪特莫尔承认,对数据磁带上这32秒钟数据展开分析,耗费的时间超出了先前预计。
逆向事故原因分析的重点落在这段数据的同时,航天局的一批工程师6日投入大量精力,竭力试图为“哥伦比亚”号解体前地面主控电脑内存录的最后8分钟数据提供合理解释。之所以选择这一时段,是因为地面控制中心在解体前8分钟首次发现“哥伦比亚”号出现异常状况———机身左侧存放起落架的隔舱内温度急遽攀升。
令人关注的两大疑问
与这项工作同步,另一批工程师更为仔细地审视“哥伦比亚”号左侧机翼升温以及温度传感器失效现象,试图准确确定导致升温的热力源。
而第三批工程师则专注于“哥伦比亚”号左翼在接近于解体时刻承受到的异常大气阻力。
迪特莫尔提出的疑问是:是哪种类型的负荷促使“哥伦比亚”号的自动控制系统作出反应,在最后时刻启动喷气转向射流,力图恢复对航天飞机的飞行控制。
绝热泡沫可能非“祸首”
至于“哥伦比亚”号1月16日发射升空80秒钟时外挂燃料箱脱落下一片绝热泡沫材料撞击左侧机身、或许对陶瓷隔热瓦造成的损害,无论是航天局内部、还是外部的专家,都没有排除它造成这场空难的可能性。但是,相关试验和电脑模拟已经显示出基本否定的迹象。
美国珀杜大学航空航天系教授史蒂文·施奈德评论说:“绝热泡沫脱落是所有人都关注的问题,因为那是直观现象。而在一般情况下,真正的事故原因并不显而易见。如果原因很明显,他们(航天局官员)早就已向公众挑明。这些人并不愚蠢。”
“倒计时”将揭开真相
“倒计时”过程中,所有细小的现象、因素和推测都在考虑之中,包括“哥伦比亚”号遭遇一块陨石撞击、或者左侧起落架轮胎爆裂的可能性。
按照曾经担任过航天局地面控制中心指挥长、迄今已经以航天计划为内容撰写过多本专著的詹姆斯·奥伯格的说法,“倒计时”犹如刑事案件侦察过程中法医学所遵循的现场回溯复原程序。
奥伯格6日对美联社专事航天报道的记者马西娅·邓恩说:“面临(像航天飞机失事那样的)严重后果,各种看似互不相关的现象可以让调查人员的视野局限在某一方面。这种灾难很少是某一个愚蠢的错误、或者疏忽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复合叠加的结果。”徐勇(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