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子长县遭遇历史最大洪灾 祸根在哪(图)?
2002年7月11日08:32 华商报
|
因部分河道被挤占,洪水袭来时,曾没过秀延河大桥近两米
7月4日凌晨,子长县遭遇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洪水袭击,秀延河水位迅速上升,洪水漫出河床冲上两岸的街道和村庄。洪水所到之处,房屋被淹、桥梁被毁、道路被冲断,市政设施损坏严重,不计其数的货物、商品、家具甚至汽车被洪水卷走。
洪水过后,子长县几近瘫痪。水、电中断,除了县城内部分地区通信较为畅通外,通往各乡镇的通信全部中断。县城内的三座大桥一座被冲断,一座成了危桥。突如其来的灾难一下子将人们打懵了。
由于子长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得当,群众撤离及时,人员伤亡被降至最低点。但面对这次水害,该县在夏季防汛方面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值得深思。
规划欠妥 建筑物和垃圾堵塞河道
此次子长受灾,主要是因为秀延河内的洪水超出了河道容量,冲上街道造成的。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王侠7月4日在察看灾情时指出,县城内秀延河部分河段沿岸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建筑物和垃圾堵塞河道,致使河床行洪能力下降是洪水冲上县城街道造成灾害的主要原因。
在县河桥边记者看到,大桥西侧河道两岸建筑物墙壁上留下了两米多高的泥印;但桥的东侧则是另一番景象:这边地势虽然比西侧低两米左右,但因为这边河道宽阔,洪水并没有过多地冲上岸,也就没有造成大的危害。
据了解,在上个世纪90年代,子长县曾出台过一个政策,允许群众自己在秀延河一侧的黄家山一带出资包砌河堤,然后在河堤上建造房屋。记者亲眼目睹那座倒塌的楼房,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盖起来的,同一批盖起来的楼房在该路段还有很多。由于缺乏统一和科学的规划,群众盖房也就挤占了河道,加上建筑垃圾不断向河内倾倒,河道的行洪能力大大下降,这就为特大洪水来临造成灾害埋下了祸根。
记者在县城西侧的西门坪一带采访时发现,这里的房屋进水和倒塌也是因为房屋建造缺乏合理、科学的规划造成的。该县粮食局一位姓贾的先生告诉记者,他家共有4间平房3孔窑洞。当天夜里他在睡梦中惊醒,发现屋子里进了水,就赶紧叫醒爱人和孩子往外跑。等他们刚跑到地势高一点的地方,家里整个就被淹了。贾先生说,自己家所在的位置并不低,但是因为周围群众建房时各自为政,不考虑留出水路,结果水来的时候不能及时排泄,几乎所有的房屋都淹没在洪水中。副省长赵德全在视察了子长的灾情后指出,子长县应该认真总结这次经验教训,河道两岸要科学规划,不应建房屋的地方坚决不能建,河边建筑不应恢复的决不能恢复,影响河道行洪的建筑要坚决拆除,河道的修建和加固要以能承受30年一遇的洪水为最低标准。
缺乏准备 抵抗洪灾能力不强
据了解,子长县1998年全年的降雨量总共只有200多毫米。由于地处陕北高原地带,干旱少雨的气候使这里的人们无法把自己同水灾联系在一起,所以,在防汛方面也就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准备。
生活在县城内的一位70多岁的老人告诉记者,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洪水。他以前总觉得这条河的水再大,也不会淹到房屋和人。也正是这种麻痹思想,使这里的一些部门和群众在规划和修建房屋时,没有将防汛放在足够重视的地位,一旦汛情来临,缺少必要的防范措施,就会在有效抵抗洪灾上面显得力不从心。另外,没有相对准确的天气预报,也给有关部门防汛工作带来了影响。子长县此次连降暴雨,当地气象部门没有能提前预报,直到已经开始降雨了,人们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而这时已经过了防汛的最佳时间,所做的工作也就非常被动了。当然,这主要是客观方面的原因,和当地气象部门的技术条件及设备有着直接联系,但这也同样提醒人们要加强防汛意识。
此次洪灾,子长县共有3万多人直接受灾,县城的许多市政设施都需要重新修建,农业生产的恢复也需大量资金投入。子长县县委书记杨军宪说:“我们要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建设一个新子长,但这需要各方面的鼎力支持。”据有关人士估计,子长的灾后恢复和重建大约需要2至3年的时间,期间资金和技术方面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外界的帮助。
本报记者小斌/文宏伟/图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