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开馆 解读大熊猫保护工程(组图)
2002年5月23日11:44 南方网
|
|
22日,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正式开馆,开馆仪式后游人涌入馆内参观 |
|
馆内展出的大熊猫骨架 |
南方网讯 中国(卧龙)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位于国家林业局卧龙自然保护区内,该保护区是中国最早建立、面积最大的大熊猫保护区,区内大熊猫野生种群个体数量约占全国野生大熊猫的10%(约100只),圈养大熊猫约占全世界圈养大熊猫总数的30%(44只)。卧龙1991年~2000年共人工繁育大熊猫34胎,50仔,存活33只。卧龙保护区不仅在野生大熊猫的保护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使区内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基本趋于稳定,在人工繁育大熊猫方面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
中国卧龙保护区大熊猫研究中心 |
大熊猫保护工程
大熊猫的生存和发展,牵动着亿万人的心,人们赞叹它历经数百万年而能幸存至今,又为它的未来感到担忧。
|
可爱的的大熊猫已经濒临灭绝。 |
|
|
从进化上看,大熊猫已经历了小大小的兴盛衰历程,从分布范围看,它已由广布于亚洲东部而退缩到中国川、甘、陕三省局部地区。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生产活动无节制的扩展,大熊猫分布区已由约5万平方公里缩小到1万多平方公里,且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20多块岛屿状,残存于秦岭、岷山、邛崃山脉以及凉山和相岭六大山系,地属川、甘、陕3省的37个县,野外数量不足1000只。其中四川分布的大熊猫约占总数的80%以上,分散在四川盆地西缘的32个县(市),成都市有邛崃、大邑、彭州、崇州、都江堰5县市产熊猫,最近分布点距成都市区仅60公里(彭州白水河)。
由于大熊猫的分布是呈岛屿状的小种群,难免导致它们近亲繁殖致使其丧失遗传多样性,最终导致种质较差的小种群逐一灭绝。加之大熊猫食性单一,若遇大熊猫主食竹周期性的开花枯死(约60年一周期),必然导致大熊猫因食物匮乏而饿、病死。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岷山、邛崃山脉竹子大面积开花枯死,就曾造成大熊猫种群数量明显下降,由此引发的全球性救助大熊猫行动,使人至今难忘。
为了拯救和保护全世界人民都热爱和关注的中国国宝大熊猫,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1957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做出决定,建立森林自然保护区。1962年国务院发出通令:未经中央批准,严禁捕猎大熊猫。1963年中国建立了第一批5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有4个属四川境内保护大熊猫的项目,即汶川县卧龙保护区,南坪县白河保护区,平武县王朗保护区,天全县喇叭河保护区。到1988年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已建14个,总面积为6868平方公里。迄今,川、甘、陕3省已建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共32个,总面积约10550平方公里,占大熊猫实际分布面积的81.2%,其中四川有大熊猫自然保护区25个,总面积8607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大熊猫保护区面积的81.6%。如著名的卧龙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有效的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遏制了人们对大熊猫的侵害,使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基本保持了稳定。
为了使保护大熊猫及其它野生动物法律化,我国政府在《宪法》中规定国家保护珍贵动物和植物。并制定实施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配套法律,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刑法》补充案,对走私投机倒把大熊猫的要严重处罚:“将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可并处罚没收财产,情节严重者,可判无期徒刑和死刑,并没收全部财产。”有效的保护了大熊猫及其它珍贵动物免遭人为伤害。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