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时评:“战地记者悲哀日”是怎样到来的?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4月10日11:43 人民网 |
|
|
4月8日,全世界关注战争的目光转移到了战争的报道者身上。在这个被人们称之为“战地记者悲哀日”的日子里,发生了两起记者死亡事件:一起是美军坦克炮击巴格达巴勒斯坦饭店,致使西班牙电视五台摄像师何塞·科索和路透社摄像师塔拉斯·普罗兹尤克丧生;另一起是美军导弹袭击卡塔尔半岛电视台驻巴格达记者站,致使该台记者塔里克·阿尤布殒命。至此,已有来自9个国家的至少12名记者在伊拉克战场上丧生。
这些记者的遇难,情况各不相同。在激烈的交火中和混乱的战场上,战地记者的伤亡史有前例,并不罕见,但人们对“战地记者悲哀日”事件感到不解和愤慨。巴勒斯坦饭店是众多外国记者下榻的“记者之家”,美军对此十分清楚。事后,有记者质问美军为什么对该饭店实施炮击,美军的解释是“有伊军狙击手在楼上开枪”。但在场上百名外国记者中,没有一个人发现伊军狙击手。至于半岛电视台驻巴格达记者站,早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10天电视台就把详细地址通报了美国国防部。当半岛电视台记者质问美军为什么向记者站发射导弹,美军伊拉克战争副指挥布鲁克斯将军只是说:“我们没有把记者当目标,我们将继续进行战斗。尽管危险增加,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行动。”
没有道歉,也没有悔意,甚至没有进行调查的承诺,三条性命换来的只是几句冷漠的解释。
这两起记者丧生事件,虽然尚无正式结论,但人们对事件的真相洞若观火。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不但在武器装备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同时还想方设法谋求绝对信息优势,力图进行全面的信息垄断,以便将全世界舆论都纳入美方单向信息的引导之下。但是,驻扎巴格达的各国记者,尤其是半岛电视台的战况报道,打破了美方的信息垄断企图。当美军看到萨达姆和萨哈夫一次又一次地利用各国记者发布信息、表达决心、动员民众的时候,当他们看到各国记者将平民伤亡、人道灾难和美军的种种不法行为公诸于世的时候,其恼怒是可以想象的。当其恼怒的焦点聚集于“记者之家”巴勒斯坦饭店和半岛电视塔驻巴格达记者站的时候,“战地记者悲哀日”终于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这,就是4月8日记者死亡事件的背景和逻辑推论。
实际上,早在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就“误炸”过半岛电视台驻喀布尔记者站,此次伊拉克战争中又“误炸”他们的采访车和驻巴士拉记者站。
对于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美国可以满不在乎,但政治上的被动和道义力量的逐渐丧失,绝不是小事一桩。当然,这需要傲慢性急的美国人慢慢去体会。
就在本文收笔之际,传来消息说,又有一大批记者从各国奔赴伊拉克战场,这意味着美军垄断信息一手遮天的企图注定不能得逞。借此之便,谨向勇敢而敬业的各国同行表达我的敬意,并祝愿他们平安!来源:人民网 2003年4月10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