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高原铺架基地:技术领先规模壮观
2002年9月13日11:22 新华网
|
位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青藏铁路清水河大桥建成后,野生动物可以在桥墩之间自由通过。清水河大桥将成为野生动物通道。图为正在建设中的清水河大桥。
新华网格尔木南山口9月12日电(记者 党周 王圣志 蔡晖 拉巴次仁 吕雪莉)在海拔3050米的青藏高原南山口,如今矗立起一座中国铁路史上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高原铺架基地,这就是青藏铁路铺架基地,人们誉之为“第二个格尔木”。
中铁一局青藏铁路铺架基地党工委书记郭秀春告诉记者,青藏铁路铺架基地无论在规模还是在技术含量上,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都居首位。在青藏铁路开工建设之初,这里还是黄沙漫舞、人迹罕至、一片凄凉。自去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开工建设的号角吹响以来,中铁一局500多名职工在这片不毛之地上抗缺氧、顶风沙、冒烈日、忍蚊叮,风餐露宿、披星戴月,打响了人与自然的搏击战和铁路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攻坚战,克服重重难关,扬起了青藏铁路起步的“龙头”。
在铺架基地,记者看到一幅醒目的标语:“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职工们说,这就是铺架基地的工作精神。走进青藏铁路铺架基地,一栋栋公寓化职工宿舍和办公室整齐排列,里面窗明几净。这里食堂、洗衣房、浴室、多功能厅和医疗所等一体化的生活、娱乐场所及配套设施应有尽有。基地庭院周围花红草绿,职工们在基地的公用IC电话亭前和家人有说有笑地打着电话,三三两两的职工在工人合作商场里选购商品。
最早来到南山口这片不毛之地创建铺架基地的钉联队队长王文胜谈起过去感慨万千。他说,去年6月13日,接到修建青藏铁路的通知后,他兴奋得一夜也没有合眼。第二天就背着100多斤重的仪器、拖着没有痊愈的伤腿从贵州工地乘火车赶往格尔木,两天两夜的旅途颠簸使他的病腿更加红肿疼痛,但他来不及去医院治疗就带着9个队员来到南山口开始建点。刚到南山口,实在是一个“苦”字,戈壁滩上蚊虫肆虐,紫外线特强,刚来时大家睡在临时搭起的工具棚里,四处漏风漏雨。工作时戴着面罩也无济于事,一天下来额头和手都被蚊子咬成了“大馒头”,皮肤被紫外线灼伤后一层层脱落。一个月下来体重下降了12斤,头发风一吹就往下落。
王海霞是最先到南山口建点的唯一女性,她大学毕业不久就主动申请到青藏线,白天同男同志一样顶着烈日在荒野搞测量,晚上则趴在工具房的木板上整理技术资料,由于没有水,一个月都洗不上一次澡,原本雪白的脸蛋被晒得黝黑,但她总是和男同志一样战斗在勘测第一线。经过顽强拼搏,他们用了短短的3个月时间建起了铺架基地第一栋职工住宅房。
铺架基地从今年3月开始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钉联生产线从4月开始试生产,现在已存放轨排33公里。他们从陕西等地用火车运来整车厢黄土,覆盖在戈壁滩上种下了5000株花草树木,在生活区建立了3个处理生活垃圾的环保池,投资200万元建立了三级工地医疗机构,建立了职工消费合作社,里面可以购买100多种生活用品,安装了地面卫星接收系统。为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工会经常举办舞会、篮球赛等文娱活动,还在职工之家建立了读书角,职工可以到这里阅读各种书籍。
据郭秀春介绍,青藏铁路铺架基地承担着青藏铁路南山口至安多段铺架任务。青藏铁路所经线路横亘“世界屋脊”,是全球目前海拔最高、穿越高原及连续性永久冻土地区最长的铁路。由于高寒、缺氧、低压,加之坡度大、温差大、风沙多、雷电多等不利因素,严重制约了铺架机械效能的正常发挥,给施工和运输带来巨大困难。当前,国内生产的铺轨机、架桥机和内燃机车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上功率下降百分之四十至五十,一般最大坡度适应能力为千分之十二,且因缺氧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废气、毒气,造成环境污染。而青藏铁路设计最大坡度为千分之二十,均为连续长、大坡度,恶劣的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地理环境成为铁路铺架的一只“拦路虎”。
为此,中铁一局调集了具有丰富铺架经验的专家,对国产铺轨架桥机械和内燃机车进行科技改造,提出了研制补氧增压设备、改造机械、机车车辆设备、预防严寒、风沙、雷电等一系列具体解决方案和措施。经改造后的铺轨架桥机和内燃机车,在千分之二十二的坡道上作业,动力性能良好,制动性能可靠,设备运转正常,环境污染极小。这项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高原铺架技术上的空白,从而为青藏铁路铺架提供了设备保障。
从今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开始铺轨至今,中铁一局以日铺轨三千米、日架桥3.5孔的速度,不间断地将钢铁大道向拉萨方向延伸。这个局创造了最高日铺轨6575米、日架梁6.5孔的记录,这一速度与平原地区铺架速度相当,并能保证安全与质量。现已完成铺轨80公里,架桥147孔。
今年底青藏铁路将铺轨到望昆,全长115公里。 ( 稿件来源:新华网 )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