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时评:“抗非”更见”创卫”功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7月06日09:15 新华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新华网南京7月6日电(记者李灿 徐机玲)在突如其来的非典面前,苏南各市的公共卫生网络大显神通,疫情被迅速封杀,经济受到的影响也不大。
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流动人口数量很大的苏州、无锡、常州,这个关系到全国经济大局的“金三角”,一个非典患者都没有!“碰巧”,这个地区正好是国家级“卫生城市(镇)”最多、最密的地区。
有人说,苏南人运气好。可苏南人则说,不是运气好,而是堵得早。南京也曾输入过1例受“毒王”传染、可能成为超级传播者的患者,只不过发现得早,控制得好,没让他往外传播罢了。
有人说,苏南有钱,“防非”工作当然应该做好。诚然,雄厚的经济实力的确是苏南的坚强后盾。但是,苏南决不是遇上非典才向公共卫生投钱。
昆山市卫生局副局长张殿说,这次抗非典,与长达10年的创建卫生城市工作相比,更紧张一些,但劳累则远不及创建卫生城市。苏州市以及下属的6个县级市全部都是国家卫生城市,这背后有大量的劳神费力,大量的资金投入。
一些受到非典严重影响的地区,痛感过去对公共卫生缺乏足够的重视,灾害袭来,措手不及,颇有“早知今日,悔不当初”之慨。然而苏南则相反:早知今日遇非典,更见当初“创卫”功!卫生城市群可不是玩虚的!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说起来,爱卫生,环境美,重要性谁都知道,可为什么苏南地区能够付诸大量的、自觉的行动呢?苏南人说,一方面,是由于这里经济比较发达,人民群众对生活的质量,其中包括健康、长寿要求更高;另一方面,苏南对外开放程度较高,成千上万的外商带来了健康与卫生的较高标准,即使为了吸引外商,他们也必须把公共卫生搞好。对公共卫生可能带来的“实惠”,对城市形象的美化作用,苏南人看得比较清楚。
不过,最让苏南人自豪的还是他们的理念:长期狠抓公共卫生,坚持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不仅有利于社会全面进步,是一种高超的为政之道,更是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放在突出地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生动体现。
的确,公共卫生建设没有钱不行,也与一定的外部影响有关,然而,协调发展的观念、执政为民的意识则更为关键。从1952年持续至今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就以其不可磨灭的成就,为我们展示了在物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创造公共卫生奇迹的光明前途。
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50多年来,依靠领导重视、部门协作、群众参与和一定的资金投入,中国不仅消灭了天花、鼠疫等许多恶性传染病,而且一般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也大见成效,人均期望寿命比新中国初期提高了一倍。
不可否认,由于过去公共卫生的成就,由于长期没有出现新生的恶性传染病,我们许多人麻痹了,当年“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那样的全民动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宏伟场面,在有些人心中已经越来越模糊了。
非典,给所有中国人上了一堂生动的公共卫生课。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没有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卫生习惯是大事而不是小事;经济只是人们创造幸福生活的手段,而不是终极目的。这些朴素的道理,所有的人都值得重新思索。(完)(来源:新华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