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的总统大选,曾被称为美国总统选举史上“实力最接近的一次”。当年,现任总统布什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戈尔之间的角逐旗鼓相当,难解难分,最后在最高法院的裁决下才“选”出了结果。 美国的许多竞选专家于是预言,在2004年的大选中,布什连任的几率微乎其微。可是天有不测风云,“9·11”恐怖袭击“救”了布什,使他从当选初期的弱势总统一跃成为强势总统。所以,“布什在明年的大选中将轻易获胜”的言论又频频亮相。但最近一段时期,美军在伊拉克不断遭到袭击,死亡人数与日俱增,美国舆论的风向又转了:布什还能再当一任总统吗?有点儿悬。 《华盛顿邮报》与美国广播公司(ABC)11月2日公布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布什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民意支持率“呈现势均力敌的态势”。48%的受访者称,如果现在举行大选,他们会投票给布什;4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将支持民主党候选人;5%的人则说“不知道选谁”。11月4日出版的《华盛顿邮报》评论说:“2004年选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是以前的总统候选人几乎没有遇到过的。” 当民主党人去年冬天发起竞选攻势时,他们的竞选策略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基本假设:外交是布什的强项,而经济则是他的弱点。时过一年后的今天,这两个假设却发生了根本性逆转。处于美国外交政策中心的伊拉克问题,不仅没有给布什的政绩添彩,反而越来越变成了白宫的政治负担。一些分析家认为,11月2日美军直升机被击落造成16人死亡的惨剧更具“象征意义”,它很可能是布什在政治上走下坡路的标志。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一直使布什头疼不已的经济问题,上周却传来了喜讯———第三季度美国的经济增长率按年率计算飙升了7.2%,与第二季度的3.3%相比,增幅翻了一倍多,创下了198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难怪布什11月3日在亚拉巴马州发表讲话时不无骄傲地说:“我们的经济正在获得增长的动力。我们一直在执行一条连贯而又行之有效的经济策略,现在的事实说明我们正在取得进步。” 针对目前的新形势,民主党人也适时调整了竞选策略,由重点猛攻布什的“经济软肋”,转变成暂时集中火力轰击布什的伊拉克政策。身为9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之一的霍华德·迪安,3日在爱荷华州展开了竞选活动。他在公开讲话中闭口不谈经济问题,却对伊拉克日益恶化的安全形势“畅所欲言”。“伊拉克的混乱削弱了总统的地位”,迪安说,“目前,我们士兵的死亡人数已接近400人。如果我们不发动伊拉克战争,他们根本就不会牺牲。” 美国外交、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使2004年的总统大选形势变得扑朔迷离。曾在2000年总统大选中担任过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约翰·麦凯恩竞选主管的约翰·韦弗,在谈及2004年总统大选时说:“1980年发生的‘伊朗人质危机’,使外交政策成了当年总统竞选的主要辩论议题,曾使选情极难预测。而现在的伊拉克问题使选情更加难以预测。”所以,在共和、民主两党的竞选专家中,没有谁敢站出来充满自信地说:“我们赢定了。” 此间媒体普遍认为,明年春夏两季将是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的关键季节。届时,很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重大事件,把总统选情搅得更加混沌不清。但这些“意想不到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呢?是本·拉登和萨达姆·侯赛因被抓或被杀?是“9·11”再次发生?是朝鲜爆发核危机?还是美军在伊拉克遭受超过美国人承受力的重大伤亡?现在没有人能百分之百说清。曾在2000年帮助戈尔竞选的唐纳·布拉齐尔说:“这些事件都有50%的可能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民主党竞选专家告诉记者:“我们正在等待尘雾散尽后再详观实情。” (作者 张兴慧)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