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报道,根据调查显示:世界有10%~15%的野生动物资源处于濒危状态,而广州这个数字高达20%~25%。目前,全省已建和在建的海洋、水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达23个之多,但是,逐步迈向现代化滨海城市的广州,在这方面依然存在很大一片“空白”。有识之士呼吁,如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珠江水域原有的水生动物种群会因赖以生存和栖息的环境改变而锐减,甚至会永远地消失! 生态环境改变水生动物逐步减少 据统计,我市野生动物有400多种,其中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35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51种,分别占全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23%和40%。但是,随着人口增加,水资源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加上河流、湖泊水利工程的兴建隔绝了水生动物的回流路线,造成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及人为的电鱼、炸鱼等的破坏,广州市的水生野生动物正在逐步地减少,有的甚至濒临灭绝。 专门从事水生动物研究的中国鱼类学会理事、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陈湘告诉记者,素有“广东四大名鱼”之称的卷口鱼,本来是珠江水系特有的物种,现因水体污染日益严重,这种鱼在北江已极为罕见,在西江的数量也大幅减少。而据了解,目前广州的鲥鱼、舌鳎、唐鱼等特有珍稀鱼种也几近绝迹。 建保护区保护栖息地促生态平衡 广州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副主任梁健宏称,建立海洋、水生态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生态环境是当务之急。 据了解,1999年,广东省人大作出了《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决议》,要求各级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步伐。目前,我省建立了海洋和水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8个,其中国家级1个(惠东港口海龟国家自然保护区)。今后5年,全省将规划建设海洋、水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5个,其中包括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多个保护区的升级工作和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同时,省政府又专门建立了省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总站,负责有关类型的保护区的行政管理。 增江发现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 那么,广州是否有合适的保护地呢?最近,记者随广州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实地勘察时,惊喜地发现在增城市北部的增江水域,乃是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尚保持着较原始状态的“处女地”。 记者一行乘船溯江北上,只见远处青山依依,两岸丛丛密密的竹子夹江而生,甜甜的空气负离子扑鼻而来。据测定的指标显示,该河段常年流水水质优于一类标准,今后可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重要饮用水源。 经初步调查,在与龙门县交界的山区正果镇境内,尤其是蒙花布水电站以北约20余公里长的增江里,已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细痣疣螈及稀有的黄喉拟水龟、中华鳖、刺鳅、沙鳅等80多种水生野生动物。据当地农民介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沙鳖、花鳗鲡等也偶有发现。(记者陈卉、陈穗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