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幼鸣
10月中旬,联合国采购说明会连续在北京、广州、东莞举行。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这是迄今为止,联合国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最大规模采购说明活动,包括世界劳工组织、联合国采购司、粮农组织和难民署在内的10个有采购权机构参加了本次活动。联合国此次在华进行大规模“买方路演”,目的是购买到价廉物美的产品。眼见为实,联合国采购官员此行颇有收获,在广州广交会会场,他们笑逐颜开说,没有想到中国产品档次不低,性价比很高。
这无疑令人高兴。但换个角度看,联合国采购官员对中国产品不甚了解,说明中国企业在向联合国销售产品方面,几乎未开展什么工作。统计数据证明了这一点:2002年,联合国各机构采购商品总额45.59亿美元,其中在中国采购额仅为3260万美元,而在印度采购额却有2.5亿美元。另一组数据也颇能说明问题:在联合国供应商信息数据库(UNCSD)登记注册的中国企业仅有100家,不到其总数百分之二。
联合国采购不是各机构官员提着装钱麻袋赶集。只有注册供应商才能受邀参与采购活动。但企业注册登记十分简单,从联合国采购司网址下载申请表就能免费注册,经采购司评审合格,申请企业便能进入供应商名册。至今,国内企业向联合国采购司提出申请的寥寥无几。因此,此次联合国采购官员来华,主要是大张旗鼓地“路演”他们的供应商征集方式和严格、公正的采购程序——只要采购额在10万美元以上,联合国机构就进行公开国际招标。
除联合国每年约50亿美元的采购额外,据统计,超过80个成员国的政府采购也在通过联合国采购信息库进行,每年总额不低于200亿美元,而且呈现逐年放大趋势。不夸张地说,这些实实在在的商业机会和实现销售为企业带来的形象收益均被中国制造业所忽视了。
联合国国际公开招标采购标志着成熟、高效的商业原则。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贸易国家,世界制造业中心正在向中国大陆转移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为什么没有积极主动进入这一体系呢?中国企业获得国际商业资讯能力不足无疑是一个方面因素,中国商业咨询业不发达也算是一个因素;但不难发现,更重要的原因是,在意识层面上,不少中国企业尚未与公开竞争、公平竞标的商业原则挂钩。
那么,导致中国企业尚未建立起竞标意识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就得追问社会因素了!存在决定意识。在很大的意义上,自然人和法人是历史和环境的产物,中国企业缺乏从直接的公开竞争、公平竞标中受益的经验体会,他们自然难以“抬头”与国际接轨,虽然这种接轨能带来显著的益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