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交通拥堵是一个难题,这需要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原副局长段里仁教授听说北京雨天堵车的消息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段里仁教授是公安部、建设部“畅通工程”专家组成员,被公认为国内研究城市交通管理方面的权威专家,至今已研究了30多年的交通问题。 现在不少人对北京机动车的增长速度忧心忡忡,认为车辆高速增长必然会使交通拥堵状况加剧。1996年,北京有机动车100多万辆,如今已增至202万辆,有人预测,到2008年北京的机动车数量将达到350万辆。 段里仁认为,车辆的增多与城市发展和经济的发展程度密不可分,限制车辆上牌照的做法不可取,必须要辩证看待这一问题。 北京约12个人有一辆车,但在国外的一些城市10个人约有8辆车,这表明北京的车辆还不太多。而且,摩托车、运输用拖拉机等不能进入北京市四环以内,在四环以内行驶的机动车大约只有120万辆。 不过,段里仁指出,与世界上一些大城市相比,北京市的出租车数量太多,目前已经达到6.7万辆。美国纽约有出租车约1.6万辆,香港有出租车约1.8万辆。 北京出租车占路面交通量的30%至40%,平时白天空驶率约为37%,晚上空驶率为40%至50%,这样便无效占用了道路的面积。如果出租车空驶率能减少20%的话,整个交通量就能减少8%。 针对目前车辆增多的现状,段里仁建议大力发展公交交通和智能交通———吸引大多数人乘坐公交交通;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缓解交通拥堵。 在抱怨车多的同时,也有人认为堵车是因为路不够。 对此,段里仁有不同的看法。“北京目前的城市环路水平是世界第一。国外一些大都市,像巴黎、伦敦都还只有一条环路,而北京的二环、三环、四环已经通车。近两三年内,五环、六环也要修通了。”段里仁说,“5条环路再加上7条放射性高速公路以及15条快速联络道,构成了北京整个快速道路网络。不能说北京的路不够。” 但从需求方面分析,段里仁认为北京道路的密度不够,同时,缺乏大型住宅区和城区间的交通走廊。他举例说,经过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北京形成了像望京、天通苑、回龙观等一批大型住宅小区,聚集了大量的人口,但这些住宅区与城市中心区之间缺少快速连接走廊。 段里仁说,现在的交通是一个混合交通,无论是硬件设施建设,还是软环境治理,都属于道路交通系统工程。当前要强化“路权”观念,无论是对车辆还是对行人来说,都要“各行其道、互不干涉”。 对交通管理部门来说,他认为还有两方面的工作要加强———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加强智能交通管理,让每个开车、骑车、坐车、走路的人都能随时随地得到交通信息;进一步健全和加强快速反应机制。 段里仁表示:“交通管理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并非交通管理局一个部门的事情,其中涉及到正确的政府决策、合理的交通规划、科学的道路设计、高效的建设施工等多个方面。只有全社会方方面面明确各自的职责,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作者 张旭东 孙晓胜)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