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人们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应该发挥多大作用的问题越来越关心。特别是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之后,中国政府为化解朝鲜半岛核危机和缓和半岛紧张局势所做的努力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好评,这不禁让人们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产生了更高的期望。但笔者认为,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外交仍然应该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量力而行,防止头脑过热。 无论从人口、面积、科技水平,还是从经济力量和军事实力上讲,中国都算得上是一个大国。作为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在决定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等重大事项时握有“否决权”。作为一个大国,中国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无所作为,听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上我行我素,既有负于国际上爱好和平的力量对中国的期望,从长远来看,也会削弱中国的国际地位,最终也会损害中国的实际利益,因为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安全的周边环境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还有30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中国的国防力量、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中国甚至还面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没有的完成祖国统一的历史重任。一句话,中国的国际影响还很有限,自己国内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在国际事务中,中国不可能无所不为。否则,手伸得太长,国际上的事做不好,还会把自己家里的大事给耽误了。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仍然是实力主导世界。美国处于没有对手的超强优势地位,中、法、俄、德、英、日等大国客观上也不可能联手抗衡美国。中国的国力和基本国策决定了中国只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辅助性而非决定性作用。说到底,在多数国际热点问题上,中国主导不了事态的发展方向,只能与持相同或相近立场的国家一道发挥推动或迟滞作用。伊拉克战争已经说明,否决权可以制约、牵制战争的发动者,但制止不了战争。 因此,笔者认为,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应该更好地发挥辅助性作用。国际事务中的辅助性作用就不是主导性作用,但依然可以对国际事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的地位决定了中国的声音会在国际上引起重视,可以对当事各方形成一定的舆论影响和道义压力。例如,为解决中东问题,中国任命了中东问题特使,虽然不能指望中国在中东问题上起主导作用,但中国的积极参与却可以对中东问题的解决起到推动作用。另外,中国公道的立场和独特的地位,在推动冲突各方走上谈判桌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就是成功的例子。 总的来说,在国际舞台上,有的问题,中国有需要却没有能力施加比较大的影响;有的问题,中国有能力却没有必要去投入精力;还有的问题,中国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去卷入。 这些年,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综合国力持续上升,国际影响力呈上升趋势。但我们要冷静地看待所取得的成绩,对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保持清醒认识。中国外交更应该坚持从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有所选择地作为,不要去做自己能力所不及的事,也不要做出力不讨好的事,一切要量力而行。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当前要特别防止头脑发热,不要忘了我们的基本国情,不要为一些华而不实的所谓国际形象而投入过多,也不要超越自己的能力去发挥所谓的大国影响。 (作者 于非)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