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主欧盟?
| |
| |
2003年1月17日09:09 解放日报
| |
|
尽管爱丽舍宫香槟余香已尽,但希拉克与施罗德的握手言欢仍让人对欧洲政治回味无穷。如果不出什么变故,法德的双主席之议将顺理成章地写入欧盟宪法,为欧盟机构改革定下蓝本。欧洲舆论惊呼:邦联主义大获全胜。
果真如此?未必。
邦联主义者闻之欢欣。对于这些极有主权情结的政治精英们来说,一个常设的欧盟理事会主席之职似乎昭示着欧洲新政治时代的到来:诸侯共治将取代技术官僚统治,被虹吸到布鲁塞尔的权力将有望逐步回归主权国家手中。各主权国家的政治家们将轮流坐庄,执掌欧洲权杖。代表主权国家利益的理事会主席内可独揽“盟”纲,外可应对列国,独步于欧洲而华盖相随。其至尊之显,孰将能敌?
然而未来也许未必能像邦联主义者所企望的那样乐观。如果历史能告诉未来,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地说,一个常设的理事会主席之职将很难是邦联主义者的免费午餐。纵观欧洲一体化的历史,主义之争从来没有产生过绝对的胜利者,现有的权力平衡常常决定未来权力分配的结果。邦联主义者所倚重的理事会能够“黄袍加身”,联邦主义者所衷情的欧委会当然也能权力倍增。如果诚如所议,欧委会主席将由欧盟议会通过选举产生,欧委会对内的政治权威将会大增。欧委会独揽立法动议大权,分享经济监管大权,且其外务大权正在得到加强,联邦主义者何忧之有!至于多到白宫走走,多到克里姆林宫看看,多上上镜头的事又有谁会太在乎呢?
毫无疑问,欧洲政治已迈入一个新的时代。但这个新时代既非邦联主义者所想象的主权国家政治时代,也非联邦主义者所力促的超国家政治时代。有专家曾评论说,欧盟已进入后主权政治时代。说法太学术了一点,但也许不失为一种较适中的概括。邦联主义解决不好欧洲的所有问题,正如联邦主义解决不好欧洲的所有问题一样。也许二者结合起来更好。
(本报布鲁塞尔16日专电)王建伟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