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显示:艾滋病流行对社会经济影响巨大
|  |
| |
2002年12月1日19:29 新华网
| |
|
新华网北京12月1日电(记者 袁晔) 一项最新研究指出,如果中国不加干预而使艾滋病流行保持目前的增长势头,到2010年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接近1200万,即高流行水平;如果较早开展全国范围的干预活动,这个数字就可能降为感染者220万的低流行水平;如果较晚采取干预行动也可能造成500万感染者的中流行水平。
这项题为“艾滋病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的研究是由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进行的。专家们从去年开始,选择广东、广西和山西三个有不同代表性的省份进行研究。
根据这项研究的预测,中国社会经济受艾滋病影响的程度将因采取行动的程度而不同——在高低两种水平下,到2010年,艾滋病病人数将分别为215.5万和109.7万,艾滋病孤儿人数分别为26万和13.8万,医药总花费分别上升到60亿元和19.8亿元。宏观经济方面,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在艾滋病流行的10年将比没有流行的10年分别累计减少400亿元和225亿元。
研究报告说,艾滋病流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即对个人和家庭的微观影响,对部门和局部地区的影响,对宏观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影响。在中国,前两个阶段的影响都已出现。
调查发现,大多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和他们的家庭都遭受着失去工作、收入减少和无力负担巨额医药费用的影响。同时,由于家庭主要劳动力过早发病和死亡,孤儿面临失学及营养和医疗保健水平下降及老人无人赡养的情况增多。
艾滋病发病人数增多也将使卫生部门在医护人员培训、增加病床、经费投入等方面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据测算,中国要开展全国范围的干预,需投资7.2亿元到14.4亿元,远远高于目前的投入。
报告说,虽然目前艾滋病对宏观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影响还不明显,但根据别国经验,如果艾滋病在普通人群中广泛传播开来,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专家们强调,控制艾滋病在中国大范围蔓延的机会现在仍存在。他们向决策部门提出6项建议,包括:尽早加大艾滋病的预防投入,扩大宣传教育和干预工作,多渠道多方式开展预防艾滋病大众宣传教育活动;在性乱人群、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同性恋人群、流动人口等高危群体中实施务实的干预措施,如推广安全套和清洁针具的使用、消除歧视等;加强艾滋病监测,特别是流动人口、同性恋和暗娼中的监测;尽快开展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活动,大幅度降低药品和检测试剂的价格,对欠发达地区和贫困患者给予药费和检验费补助,加快艾滋病药物国产化进程,对生活困难的感染者和病人给予经济救助;尽快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防治艾滋病措施监督体系,明确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责任,扭转一些地区不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状况。
中国艾滋病防治首席科学家曾毅说,只要各级政府重视,加强预防宣传教育,中国防治艾滋病的前景并不悲观。(完)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