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mages/bj00.gif) |
|
![](/nimages/bj00.gif) |
![](/nimages/c.gif) |
代表、委员专访:给城建提个醒 |
![](/nimages/c.gif) |
![](/nimages/c.gif) |
| NEWS.SOHU.COM 2003年03月06日02:35 人民网-华东新闻 |
|
![](/nimages/bj00.gif) |
本报记者 高渊
安静地坐在写字台前,在手提电脑上逐行细看着朱镕基总理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记者笑说他的书生气很足,罗蜀榕却乐了:“如果去年夏天见到我,你一定会和别人一样叫我‘小工头’。”
那时候,罗蜀榕正头顶烈日,在福州市的工地上忙碌。作为福州好几个重大工程项目的现场负责人,在他看来,经受日晒雨淋是天经地义的事。“干我们这行的,每年夏天晒脱几层皮,再正常不过了。”他说得很轻松。
身为福州市城乡建设发展总公司副总工程师,罗蜀榕的最大心愿,就是为福州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以后,他在福州工作了10多年,亲眼看着这座海滨城市变得日益年轻。“从旧屋区改造,到大学城建设和工业园扩建,我有幸参与这些重大工程的建设。让我更高兴的是,这几年福州不仅高楼大厦多了,而且绿地也同步快速增多,城市环境越来越好。”
虽说盖楼筑路熟门熟路,当全国人大代表可是头一遭。“听了上午朱镕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来京之前,罗蜀榕走访了福州许多基层群众,还与同行们座谈。“了解社情民意,反映基层心声,是人大代表第一位的工作。”罗蜀榕说得很实在。
罗蜀榕打算提交两份建议。“我从本行业出发,写了两份关于城镇建设与自然环境如何协调发展的建议。在各地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简单地搞大拆大建,一定要规划先行,还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作为一名从事城市建设的代表,我有责任为大家提个醒,推进城镇建设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之路。”
(本报北京3月5日电)上官新晨:40岁,全国政协委员。对绿色食品研究情有独钟绿色认证要严(代表、委员专访)
本报记者 邓建胜
“绿色食品是高效农业发展的方向,但目前这方面的认证体系和管理十分混乱。长此以往,绿色农业将因为失信于民而失去市场。”上官新晨委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上官新晨在江西农业大学已当了5年副校长。作为一位长期从事食品科学教学和科研的教授,他最关心的还是老本行。
在我国农业已经解决13亿人口温饱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是中西部地区农民增产增收的出路。江西省森林覆盖率达62%,生态环境好,农业基础好。因此,上官新晨委员非常赞同把江西建成“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发展战略,认为扶持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大有可为。
“但目前最严峻的问题,就是存在混乱的优质农产品的认证体系和没有章法的管理体系。这也是影响食品安全的大问题。”他说,目前市场上打着绿色环保旗号的农产品名目繁多,多头管理:“有机食品”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认证、管理,“绿色食品”称号由农垦部门评定,“无公害食品”由农业部门认证。后果就是消费者的无所适从。
“症结在于,认证工作是有偿服务,多发证多得利。农产品在认证工作中的这种无序竞争,致使一些机构降低认证产品的质量标准,对获得认证许可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疏于管理。乱发证使环保农产品无法取信于民,给继续扩大市场份额留下后患。”上官新晨委员分析道。
他建议,统一认证机构,把多头认证变成统一管理,同时尽快制定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环节的安全标准和规程,加强检测,从而保证农产品从田野到餐桌安全、优质。
(本报北京3月5日电) |
|
![](/nimages/c.gif)
![](/nimages/c.gif)
![](/nimages/c.gif)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