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分析:以色列大选-为什么选择强硬的沙龙?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1月30日02:19 中国青年报 |
|
|
本报记者 石洪涛
“两年前,沙龙打出的竞选口号是‘只有沙龙才能带来和平与安全’,然而在其执政期间,以色列人并没有等到和平。但是此次沙龙的选票却为何不降反升?”以色列驻华大使海逸达首先自问。
台下,是来自中国几家主要媒体的记者和部分研究中东问题的学者。1月29日,以色列大选刚刚结束,以色列驻华大使馆就召开新闻发布会,由大使海逸达通报大选结果,并回答有关问题。
“以色列人最关心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安全。10年前开始的和平进程没有给以色列人带来安全,使他们越来越迷信武力。以色列人决心团结在强硬的沙龙周围,至少在心理上有安全感。”海逸达开始回答自己的问题。
过去,在以色列人眼里,沙龙是一个桀骜不驯的鲁莽将军,和平谈判时期是用不着他的,他出来做事只是惹祸,这是1982年沙龙导演黎巴嫩战争以来绝大多数以色列人的共识。就是这样一个沙龙,在2001年的总理选举中,高差额战胜了“拉宾的继承人”、发誓要实现“勇敢的和平”,并在2000年7月的戴维营谈判中“做出了最大让步”的巴拉克。这次在丑闻缠身的情况下,又战胜了工党的米茨纳,成为自1980年以来第一位连任的以色列总理。一位中东问题专家认为,这反应了经过两年多的血腥冲突后以色列民意右倾的现实。
由于利库德集团没有获得超过议会120个议席半数的席位,根据以色列法律,沙龙应在42天内与获得议席的其他党派组建联合政府。工党已明确表示将不加入沙龙领导的联合政府。那么沙龙很可能联合右翼小党成立一个右翼政府。
海逸达大使对这个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在以色列的政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绝对意义上的“不行”,虽然米茨纳不赞同组成联合政府,但并不代表工党的其他人也同意。这关键要看这“不行”后面的“但是”,看利库德能否接受这后面隐含的条件。
有消息称,沙龙准备邀请工党元老佩雷斯出任新政府的外长,本·埃利泽担任国防部长,组成中间政府。也有分析家指出,大选后的米茨纳未必能保住工党主席的位子,以色列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工党有可能会分裂,甚至消失。
从表面上看,以沙龙为首的利库德集团是本次大选中的赢家。其实赢家还有一个,就是中小党派。小党革新党获得17个席位,一跃成为以色列的第三大党。舆论认为,以色列的政党结构可能因此会发生变化,以往由利库德和工党对决的情况可能会成为历史。
一位资深记者认为,以色列大使馆这样及时地向中国新闻界和学术界通报情况,一方面因为以色列向中国公众介绍自己的民主制度,另一方面说明以色列十分看重对华关系,另外大部分中国人更倾向于同情巴勒斯坦人。此前,以色列大使接受记者采访时委婉地表示,以色列希望中国在巴以冲突中立场再平衡一些,这样,中以关系会更好。
其实,不管是到场的记者和学者,还是普通的中国民众,大家关心的问题是共同的,沙龙再次组阁会不会不利于巴以和平进程。
海逸达大使重申了以色列政府的立场,即阿拉法特是恐怖分子,恐怖活动不停止,和平谈判就不能重开。但是,这位从事了近40余年原教旨主义研究的大使也坦陈,“巴以双方最后还是要回到谈判桌上,但是我也不知道其间还会经历多少磨难。”他说,“以色列人的最大愿望就是像中国人一样安全地生活,人体炸弹让以色列人现在的心理状况比二战期间遭纳粹屠杀时还糟糕。”
海逸达大使最后讲了一个笑话。“沙龙问上帝,巴以冲突何时能够结束。上帝哭了,‘不会在我活着的时候’。”(本报北京1月29日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