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王蔚
转自搜狐
距吴淞口约2公里的江面下,中国最大的沉管隧道——上海外环隧道英姿乍现。按计划,再过不到两周时间,这条举世瞩目的“巨龙”将向社会开放通车。昨天,记者随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刘建航、孙钧等专家,前往外环隧道一睹其风采。
转自搜狐
车由浦西逸仙路高架北行,至同济路立交右转,崭新的外环隧道已敞开8车道的宽广“胸怀”准备拥抱我们,两侧的淡黄护墙上绘着天蓝色的弧线,如同跳动的音符。8条车道呈“3、2、3”排列,3来3去,中间2车道破天荒地设计为可变车道,今后能根据车流变化随时调节来去方向。
转自搜狐
由7节巨型管段连成的江中隧道,勾画出略带S型的曲线。穿行在管段的“肚子”里,白色的天花板,白色的连续光带,使内径宽大的隧道更显敞亮。谁都知道,白色不易掩盖瑕疵,而外环隧道突破以往隧道设计,如此大胆地运用了白色内装饰,似乎既有工程美学的理念,也反映出建设者对工程质量的无比自信。
转自搜狐
一扇扇亮着绿灯的安全门从身边掠过,原来,隧道内每隔50米就有进入安全通道的门,一旦发生意外,隧道内的人员可通过安全通道逃离,也可由安全通道进入相邻隧道。外环隧道项目公司常务副经理陈彬介绍说,整个隧道全部采用自动化管理,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转自搜狐
瞄准世界同类隧道的最高标准,设计和施工人员进行了大量课题研究和实物模型试验,克服了巨大的困难,实现了12项技术创新,其中重力式格构挡墙、大型管段间的柔性接头等都是原创技术,部分已申请了专利。
转自搜狐
刘建航院士作了一个比喻:“外环隧道的创新是一种‘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著名的地下工程专家钱七虎院士也表示,外环隧道工程难度相当大,看了设计和施工现场,发现有很多创新之处,外环隧道的顺利建成使中国沉管隧道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转自搜狐
几乎是直进直出,不一会儿车已到达外环隧道浦东出口,与隧道连接的外环线北环道路近在眼前,外环隧道通车后,整个98公里的上海城市外环线也将完整成“环”。记者看了看表,全长2882米的外环隧道,过江仅用了1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