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丁肇文)我国考古史上的首次遥感考古会议今天在京开幕,这标志着最早诞生于英国、被西方考古界运用的航空考古等一系列最先进的考古手段,开始在中国考古界“开花结果”。记者从今天的会上获悉,我国的航空遥感事业在经过6年的初步发展后,目前全国已经形成能够从事飞行勘探和室内整理的专业航空摄影人员队伍。目前,秦始皇陵遥感探测等一批航空考古项目正在进行中。 专家介绍,在现代考古工作中,从空中寻找地下古迹,对于湖泊、沼泽和水田以外的旱地来说,是一种效果明显,因而愈来愈被普遍实施的方法。比如,在历史上有壕沟、护城河的地方,虽然经历较长时间的变迁,但是其地表一般仍然会有较浓密的植被,反映在航片上,其颜色很可能会比周围要深得多;这些在地面上很难发现的蛛丝马迹,在空中俯瞰探测时会变得一目了然。在全球范围内,欧洲地区具有旱地为主、人类活动时间悠久、地下古迹众多、现代科技发达等几方面的条件,因而航空摄影考古最为发达。我国的地下古迹比欧洲还要丰富,长江以北又是旱地为主,所以开展航空考古的需求非常迫切。 1996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建立航空考古小组,首开中国航空摄影考古的先河。六年来,中国的第一代航空摄影考古人员陆续在河南洛阳、巩义以及内蒙古东部、北京老山汉墓等地区开展了一系列航空考古尝试;同时,运用过去西方一些国家在战争年代拍摄的有关中国的卫星照片和航空照片等遥感资料,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 国家文物局专家介绍,“十五”期间我国还将开展一系列重大遥感考古项目。目前秦始皇陵遥感探测项目已经被列入国家863重点科技项目,陕西西周王陵、成都史前聚落遗址、内蒙古古代大型遗址等项目也将陆续启动;研究人员将在不动土发掘、不破坏大遗址环境风貌的前提下,开展无损伤探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