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航行札记系列之一:马六甲海峡回望(组图)
2002年6月11日08:23 人民网
|
5月26 日上午10时,雨后初清的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天高云淡,码头上聚集了欢送我编队结束访新离港的各界人士。话别后,编队总指挥丁一平一声令下,两舰相继解缆起航,向马六甲海峡驶去。
海峡里,站在青岛舰的驾驶台顶部,举目回望新加坡城区, 鳞次栉比高楼大厦在蓝天白云和碧水绿树的衬托下格外醒目,尤其以10余栋百米以上高层金融大厦为龙头的(office)区,更加突兀陡立,整个市区给人一种繁荣昌盛和蓬勃向上的感觉。
新加坡是一个年仅36岁的花园城市岛国,其经济之发达已使这块弹丸之地在世界上拥有了与地盘大小极不相称的高大地位,"GDP"(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900亿,经济竞争实力居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超级大国美国。5年来,我已第四次乘军舰穿越马六甲海峡了,每次看到这座年轻的城市都有新的变化和发展,它的外型如同它的经济实力一样,在不断地膨胀和升高。
看到新加坡的发展就不能不想到我眼前这条澎湃汹涌的马六甲海峡。这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峡与新加坡海峡首尾相接,既是连接南中国海和安达曼海的捷径水道,又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战略要冲,新加坡岛就象一个巨人,依峡而立,把这条世界级重要通道的咽喉紧紧地握在手里。马六甲海峡每年有约8万余艘船只通过,船只通航密度仅次于位居世界第一的多佛尔海峡。近几年来,新加坡借助优越的自然地理优势和有利的国际环境,不惜巨资,从国外购沙填海、筑堤建港,扩冲船队,已具备了港口、锚地日泊百艘巨轮的能力。新加坡港已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主要转口枢纽,有500多条航线连接世界700多个港口,年吞吐量达8.77亿吨。本国拥有货运船只总数多达3300余艘,属世界第7大船队。
除商船外,军舰的停泊量逐年增加,仅5月下旬一周内就有中、美、德、泰、韩五国军舰先后靠泊于新大士、樟宜海军基地。其中我编队驻泊的樟宜海军基地是新加坡以填海方式最新建造的现代化基地,占地面积86公顷 ,港池水域面积 128公顷,码头6.2公里。港岸设施完备,条件良好,可停靠包括航母在内的各种船只,美国曾对新、马海峡沿岸的军事设施进行多处筹建。并取得了新加坡海、空军基地的使用权,在此之前,美已把马六甲海峡列为全球战略控制的16个咽喉点之一。这条历史上曾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日本侵占控制过的水道,如今虽归沿岸国管理,但主要被日、俄、美等国所使用,日本进口物资的一半,进口原油的80%以上均从该海峡输入,被日本人称为"经济命脉"。从某种意义上讲,对马六甲海峡的使用能力已成为一些国家经济发展的象征。中国早在500年前的明永乐年间就有了郑和率120艘舰船过马六甲海峡下西洋的壮举,而今,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远洋运输业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对马六甲海峡的使用能力仍有相当的差距。
随着军舰的航迹,新加坡远去了,晚霞把航道染上了一片金色,编队官兵有的在甲板上观赏着两岸的风光和日落景色,有的在岗位上忙碌着,保障着军舰在狭窄水道内航行的安全,也有的利用各种仪器、设备观天测海,记录过往船只和气象、水文情况。他们没有忘记和平时期的中国军人肩负着建设和保卫祖国的两大职责,每次远航他们都为国家有关部门收集大量的航路资料,为国家航运事业和经济建设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虽然他们没有象明代大航海家郑和一样,每次西下都带回自己绘制的航海图,但事实上许多远航人使用 的航海图表中都注入了海军官兵的心血。
夜深了,马六甲海峡并没有平静,频繁闪烁的航标灯和过往舰船的灯光交织在一起,在突降的雷雨中顽强地描绘着马六甲海峡的繁荣。我毫无睡意地站在驾驶室里,架起照相机扑捉着夜空中的一道道闪电,那轰鸣的雷声引起了我对那些年列强铁甲巨船争霸海峡的情景的追朔,想到了编队官兵们在环球航行中传播友谊、促进和平所肩负的重任。此时,我的心情就象眼前的马六甲海峡一样澎湃激荡。(王松岐撰文并摄影)
马六甲海峡雷雨夜航
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一角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