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5月22日电(记者 马昌豹)非典肆虐击中了国民的种种生活陋习,人们的健康和卫生意识大大提高,多洗手、分餐、不随地吐痰等良好卫生习惯开始建立。专家对此指出,革除长期的生活陋习,不能只搞暂时性的“运动”,更要重视健康教育与促进。 转自搜狐 非典作为突发性的疫情,从知情权到公共应急能力、公共环境建设、医保制度等都受到触动,也考验了各行业应付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同时凸显了我国健康教育的片面性。几十年来,很多地方政府把健康教育仅仅理解为卫生宣传、普及健康知识,而健康教育机构也只能成为宣传机构,由于条件有限,不能进行更重要的科研和社会调查职能。 转自搜狐 研究表明,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中,个人行为与生活方式为50%、环境占20%、生物遗传20%、医疗保健服务10%。因此只要改变个人的不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并改造环境,人的健康状态就会得到明显改善。健康教育研究更多涉及行为改变而不仅在宣传,健康促进则把重点放在创造和维持健康的环境上,同时提供法律政策的保护和生活技能教育等。 转自搜狐 由于生活方式疾病对人的健康造成的威胁越来越大,世界很多国家都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列为优先发展的地位。目前美国有200多所大学设立健康教育专业,而我国只有5所,还有的只是作为选修课程。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共同成立了世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联盟,而我国参会的团体会员仅有福建省健康教育所一家。 转自搜狐 目前,各地正在开展革除陋习的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教育成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关专家认为,把健康教育与促进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已成为当务之急。(完)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