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3月21日电(记者何丰伦)大学校园是人才流动的“晴雨表”,记者近日在对广西各高校的调查中发现,西部地区持续多年的人才严重流失现象,这两年首先在广西发生了转变,“孔雀”已经不再东南飞。 承东启西优势凸现 “广西和东部沿海的收入尽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我在柳州的收入正逐年上涨,所以我和不少同学们都愿意留在广西就业。”广西柳州市高新区的技术员何杰说。 何杰的一番话在这几年的广西高校毕业生中很有代表性。记者在2002年广西春季大学生毕业双选会上作的调查表明,有近7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愿意留在广西就业。广西民族学院毕业分配办副主任韦德宗说:“1999年,学院留在广西就业的毕业生将近90%,2001年这一比例达到98%。” 不仅是高等院校,全广西的人才流动都传出“利好”的消息。广西区直机关近两年从省外调进博士10名,同期调出的博士仅1名,人才流动已由过去的出大于进,变为进大于出。“广西是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省区,地理位置承东启西,近年来经济稳定快速的发展增强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吸纳能力。”教授陈雄章说。 西部大门开我为创业来 “西部大开发决策的实施,是推动越来越多的人才前往广西就业的最大‘无形资本'。”广西师范大学的校办主任唐仁郭说。 “今天的广西与前些年的广东十分相似,很多行业是未开垦的‘处女地',创业者在发达地区未必能找到最合适的机会,在这里却能大展拳脚。”2001年毕业的研究生付德生说。 5年前毕业于广西一所高校的付德生前往广东就业,不到1年就成为公司外企市场策划部的经理。2001年,攻读完经济学硕士学位后,他拒绝了多家大企业的聘请,决意在广西自主创业。“我是搞市场策划的,在沿海地区也许我能拿到比现在高得多的薪水,但我更看重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和广西积极务实的做法。”毕业不到2年,就已经完成了包括南宁梦之岛百货、柳州东都百货等好几个项目策划的付德生,对公司在广西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大量人才看好广西的创业环境。“九五”期间,广西完成了桂海高速路、南昆铁路、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南宁机场高速路以及沿海港口泊位和通信设施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西南出海通道框架初步形成。百色水利枢纽、龙滩水电站等重大项目工作的突破性进展,为广西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九五”期间,广西科技人才的总数由“八五”期末的69万多人,增长到近77万人,各级党委、政府共筹集了近1.3亿元支持2000多个科研攻关或基础研究项目,安排了2100多万元支持科研院所更新大型仪器设备,为人才在广西大显身手提供了最宽阔的舞台。 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引得进,还要留得住。”广西人事厅一位负责人说,“这几年,广西各地积极主动的姿态为留住人才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如今落户广西中医学院的两位博士后,范冠杰成为学院中医研究所所长、糖尿病防治中心主任、学院一附院大内科副主任;钟振国成为学院新药开发中心主任、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中西结合研究所副所长。学院派出专人配合博士后申报课题、开展科研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范冠杰就已经出版了700多万字的中医学系列教材,钟振国获得了60万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扶持课题。 “事业才是凝聚人才的‘核动力'。高层次人才正是看中了广西的‘软环境'才决心落户广西的。”广西中医学院党委书记覃绍峰说。 一方面是广西各级政府积极营造吸引人才的“大气候”,另一方面则是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措施,探索吸引和挽留人才的有效途径,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近几年,南宁、柳州、桂林等地纷纷为落户当地的硕士、博士提供住房、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这些措施,留住了人才,部分地区和行业开始出现了人才回流迹象。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而言,理解与优厚的待遇同样重要,真诚是打开人才心扉不可或缺的钥匙。(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