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陈水扁继发表“台湾要走自己的路”的“台独”言论后,又出版了上台以来第一份“国防报告书”。在报告书中,台当局宣称“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减少因误会、误判而导致的军事冲突,但只字未提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前提,即一个中国原则。因此,所谓“互信”不过是欺人之谈。此外,报告书还极力渲染大陆军事力量,煽动“大陆威胁论”,为台当局增加军费、购买美国武器制造舆论。
7月23日,台湾“国防部”公布了新版“国防报告书”(俗称“国防白皮书”),说明台当局的“国防理念、施政方针、军事战略及兵力整建”。这是陈水扁上台以来的第一份“国防白皮书”,被岛内外舆论称为“陈水扁建军指导思想的大杂烩”和“军事版‘两国论’”。
“军事互信”的目的“是把两岸关系变成两国关系”
自1992年以来,台当局定期出版“国防报告书”,每两年修订一次,今年是第六次出版。去年5月,李登辉、陈水扁的亲信、时任“参谋总长”的汤曜明推翻了反对“台独”的前“国防部长”伍世文的构想,任用空军“副总司令”傅慰孤为主编,完全按照陈水扁的意图编写白皮书。报告共分六大部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首度把“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列为专门一章,洋洋洒洒地罗列了4项原则、6种方法(包括战斗机、舰只不越过海峡中线等)以及近、中、远程三阶段。
报告声称,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目的在于“加强两岸沟通,增进两岸军事透明化,降低因误会、误判而导致的军事冲突,使共军突袭行动更加困难”;希望两岸“不拘形式、不预设立场,寻求突破僵局的契机”,并“抛开中央、地方政府之争议,在相互尊重前提下展开接触”。乍一听,这几条原则还算“务实”,但实际上它却回避了两岸互信的前提,即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因此这种“互信”只能是纸上谈兵。
军事互信机制“中程阶段”的措施包括:“建立两岸领导人热线机制”、“定期举行军事协商会议”、“设立军事高层人员安全对话机制”及“划定两岸非军事区、建立军事缓冲地带”(非军事区初步规划是台湾外岛地区)等。在国际法和国际政治领域中,所谓“非军事区”是由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公约或协议形式划分,比如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订后,南北双方各后撤2公里,形成了板门店非军事区。类似中俄、中美领导人之间的“热线机制”、国家间的“军事协商、对话机制”,也都必须经由当事国双方协商、谈判达成。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台当局显然是想借这些不切实际的奇谈怪论谋求“对等政治实体地位”,把两岸关系变成“两国关系”。台湾政治大学研究员丁树范认为,在台当局看来,“两岸是双胞胎,长大之后各自独立,成为互不隶属的政治实体”。
报告单方面设定的“最终目标”是“结束两岸军事敌对状态,签订和平协定”。不过,报告只字未提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前提,即一个中国原则,也未对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有所承诺,更没有对国家统一前途做出应有的交待。难怪岛内媒体说,按台当局的逻辑发展下去,所谓“两岸和平”无疑将演变成“两岸永不统一,台湾安心独立”。
诬蔑大陆国防现代化是针对岛内民众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虽夹杂着“两岸和平”、“军事互信”等字眼,却以耸人听闻的笔调和极大篇幅煽动“大陆威胁论”。
报告诬蔑大陆“运用各种手段,压迫台湾经由民主选举的中央政权”,并把祖国大陆国防现代化诬蔑成是针对岛内民众。报告说,“中共致力军事现代化,不仅不断引进新型武器,且连年扩增军费,对台威胁与日俱增”;大陆积极发展“不对称作战能力”及“超限战”,包括太空战、电子战、资讯战、点穴战;大陆资讯电子战在2010年“将具备瘫痪敌方指挥、管制、通信、情报资料技术的能力”,中共可借此“打击台军士气及瘫痪台军指挥中心”;大陆海、空军“在质的方面,有可能在2010年超越台湾”。在“点穴战”方面,报告重弹“大陆导弹威胁”老调,绘声绘色地说,大陆到2005年“将有600多枚导弹对准台湾”;2010年左右,“大陆巡航导弹可精确到50%的着弹点在5—10平方米以内,弹道导弹可精确到30—45平方米以内”。其结论是:“中共的超限战配合其他军事手段,将对台湾政治、军事指挥设施、经济中心构成严重威胁”。
“境外决战”被悄悄改为“拒敌境外”
此外,报告还忧心忡忡地表示,大陆军方“以因应台湾问题及可能导致的外力干预为优先考虑”,特别重视争夺制电磁、制空、制海权与联合登陆作战,注重抗击航母战斗群所需的战术战法与军备发展,因而台军“必须调整防卫构想,因应大陆军事威胁”。
陈水扁上台后,扬言要“决战境外”,旨在把战火烧到祖国大陆,这不但与台军一贯的“守势防卫”战略矛盾,而且根本脱离现实。此次白皮书悄悄地把“境外决战”改为“拒敌境外”,强调以“预防战争”、“维持台海稳定”、“保护国土安全”为基本理念。这一设想的重点是:战争爆发初期,台军利用电子信息优势掌握解放军动向,之后海、空军立即作出反应,取得空战及海战优势,防止敌方第二次打击,最后利用台湾海峡这一有利天堑,等待国际势力介入两岸谈判,绝对避免战争扩大到台湾本岛,达到“拒敌境外”的目的。
另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台当局虽维持“有效吓阻、防卫固守”的战略构想,但将过去“制空、制海、反登陆”调整为“制空、制海、地面防卫”,从而抛弃了长期坚持的“大陆军主义”。此战略强调“资电先导、扼制超限、联合制空、制海,确保地面安全”的“建军指导原则”,重点是加强资讯电子战,以“提升三军联合作战整体战斗力”,建立“量小、质精、战斗力强”的台军。其中,陆军将以“指挥管理自动化、作战立体化、装备机械化”为目标;海军以“指挥管理自动化、反潜立体化、武器导弹化”为目标,并首次宣称将筹建由潜艇自海底发射的潜射武器。
同时,报告还首次公开了过去被列为机密计划及预算的一些项目,包括“激光武器预警系统”、“抗电磁脉冲防护能力”、“水下监听系统”和“研发隐形战斗机”等。台军兵役制度也将做出重大调整,会逐步走向“以募兵制(即招募志愿兵)为主、征兵制为辅”。
陈水扁用意何在
在美国发表《中国军事力量年度评估报告》和陈水扁叫嚣“台湾要走自己的路”的节骨眼上,台当局抛出“国防报告书”,显然不是为了“两岸和平”,而是别有用心。
上台以来,陈水扁不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加速推进“渐进式台独”。他曾多次宣称“两岸和平必须以武力作后盾”,说穿了就是“以武求独”,而新版“国防报告书”正是“两国论”在军事领域的落实。岛内舆论指出,报告书所谓新“战略思想”的实质表明,台军过去所宣扬的“为保卫‘中华民国’而战、为统一而战”已转变为“为保卫‘两国论’而战、为‘台独’而战”。
近年来,台湾经济的衰退限制了当局增加“国防预算”、扩充军备的财源,尤其是各界强烈反对把台湾变成“火药库”。而吃定陈水扁的“山姆大叔”前些时候也放出狠话:“今后台湾再买美国武器,必须先给足预付押金再谈军售细节,没钱免谈。”在这种情况下,梦想“以武求独”的台当局一改过去趾高气扬的姿态,破天荒地大谈台军“劣势”,拼命“塑造共军压倒性优势、全面攻台的能力”,除迎合美国对台售武的欲望外,更想为大幅调整军事构想、增加“国防预算”造舆论。白皮书明确表示,目前“国防预算紧缩,必须寻求预算的合理配置”,显然是不打自招。
美国全方位扶植陈水扁,但偶尔也会冒出一句“不支持‘台独’”的言辞,实际上是警告他不要玩火。善于逢场作戏的陈水扁借“国防报告书”所谓“两岸军事互信机制”,无非是想把自己打扮成“和平使者”,“好让美国满意、岛内民众放心”;一旦大陆拒绝,他又算计着倒打一耙,推卸两岸关系紧张的责任。(本报特约记者 吴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