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重实际──上海社区居民畅谈十六大
| |
| |
2002年11月9日15:48 新华网
| |
|
新华网上海11月9日电题:尊重实际──上海社区居民畅谈十六大
新华社记者 李荣
为了收看十六大开幕式实况,70岁的王慧娟特意推掉了每周五上午雷打不动的老年歌咏队的练歌活动。因为她说:“对每个中国人来说,十六大都太重要了。”
这位家住湖南路街道复永居委的普通上海市民谈起江泽民同志的十六大报告时,重重地说了一个词:“实在。”在她听报告的1个半小时里,她不时地感到,报告里的话和她每天的生活以及她周围的现实“都能够合得起来”。
就像报告里说的,13年来是中国发展最快的时期,人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王慧娟老人说她离休10多年,但生活反而“越过越充实”。13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共同为祖国建设做贡献。就拿她家里来说,她的一个女儿在国有企业工作,一个儿子在外资企业做管理人员,“事业发展得都很好”。13年来社会财富分配形式也在多样化。王慧娟就在政府的鼓励之下,买下了自己住的房子,拥有了自己的房产,其权益得到政府的保障。
“尊重实际。”与王慧娟老人做邻居的77岁退休干部郑昌明也有同感。他感到江泽民同志的报告里“呼吸的是时代的新鲜空气,有一股强劲的活力。”郑昌明老人每天都要到邻近公园去早锻炼,一起晨炼的老人们免不了天南海北地议论一番。他说他们平时议论的话题,在十六大报告中几乎都有表述。“这表明党和群众想在了一起,回答了现实提出的问题。”
“对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老板怎么看”、“现在大家手里财富越来越多,如何对待”、“物质文明发展了,精神文明如何提高,政治文明如何体现”,这些都是上海市民十分关心的问题。“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都有很明确的表述。”郑昌明老人说,“只要党始终能够与时俱进,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郑昌明老人对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特别“感到亲切”。他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从上海只身一人远赴福建沿海地区支援建设,一去就是30多年。虽然退休后回到上海,一出门就是“繁荣、繁华的景象”,但他忘不了远在福建的那个“第二故乡”,那里的生活水平还不高。“消除地区差别,是我国今后的一件大事。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太及时了,也太切合我国实际了。”
在湖南路街道的会议室里,居民们谈论得越来越热烈。72岁的曲庆绪老人最近认真看了一遍中共党史,在毛泽东的实事求是、邓小平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和现在与时俱进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党的“一条生命线”。这条生命线也是党和国家与人民共同走向未来的坚强纽带。(完)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