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决北京堵车难是系统工程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9月19日00:36 人民网-京华时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原副局长段里仁教授18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交通管理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多管齐下。
段里仁认为,车辆的增多与城市发展和经济的发展程度密不可分,限制车辆上牌照的做法并不可取,必须要辩证看待这一问题。按照北京市人口来算,北京约12个人有一辆车,但在国外的一些城市10个人约有8辆车,这表明北京的车辆还不太多。而且,摩托车、运输用拖拉机等不能进入北京市四环以内,在四环以内行驶的机动车大约只有120万辆。他建议,大力发展公交交通和智能交通。确立公交车辆优先的原则,吸引大多数人乘坐公交交通;发展智能交通系统,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缓解交通拥堵。
在段里仁看来,近几年北京在道路交通方面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北京目前的城市环路水平是世界第一。近两三年内,五环、六环也要修通了。5条环路再加上7条放射性高速公路以及15条快速联络道,构成了北京整个快速道路网络。不能说北京的路不够。”
但从需求方面分析,段里仁认为北京道路的密度不够,同时,缺乏大型住宅区和城区间的交通走廊。他举例说,望京、天通苑、回龙观等一批大型住宅小区聚集了大量的人口,但这些住宅区与城市中心区之间缺少快速连接走廊。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宫晓燕博士开出了“药方”:一是城市规划要更加科学;二是进一步完善智能交通系统;三是强化“路权”观念,无论是对车辆还是对行人来说,都要“各行其道、互不干涉”;四是合理调节交通的“微循环”,多修一些小的单行线和支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