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要求各地着力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
2002年7月21日09:55 人民网
|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记者 刘国政、董峻)汛期已至,地质灾害极易发生,国土资源部要求各地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尽量避免和减少灾害损失,特别是人员伤亡。
据气象部门预测,盛夏我国多雨范围将比去年增大,部分地区洪涝灾害将比去年加重,汛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日前指出,各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包括交通和通讯工具,确保汛期各项防灾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应急工作的交通和通讯畅通。同时,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在建项目的督促检查,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确保各项在建工程安全度汛。此外,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承担单位要保质保量搞好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加强检查、质量监控,落实群测群防网络的建设工作。
据了解,国土资源部3月下发了有关通知,对编制年度防灾预案,建立汛期值班制度,开展汛期险情巡查,落实速报制度等作了明确要求,至4月底各省均已编制了年度防灾预案,北京、陕西、山西、青海、辽宁、云南、福建、安徽等省市人民政府已批转了当地当年的防灾预案。
对于今年前5个月发生的地质灾害,国土资源部环境司司长李烈荣认为多与局部地区的连续暴雨有关,但人为因素也不可忽视。他说,多年的实践证明,凡是对地质灾害防治重视的地方和部门,所受的损失就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加大防治力度,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短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应尽快建立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
新华社记者 刘国政、董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合理开发资源与改善地质环境恶化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广泛开展的地质环境评价为重点工程趋利避害、顺利施工发挥了基础性作用。然而总体上看,地质环境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
资料显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几乎遍及全国。地面塌陷灾害,风暴、海啸等海洋地质灾害,也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华北、西北、山东地区及沿海部分城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造成表层植被枯死和土地荒漠化,产生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
人们在开发自然的活动中违背客观规律、地表生态恶化趋势加剧,是造成地质灾害的重要人为因素。据统计,我国人为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占地质灾害总数的50%左右,并且呈上升趋势。目前全国各类矿山年采掘量60多亿吨,采矿破坏土地面积累计500万公顷,而工矿废弃地复垦率仅为12%。采矿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十分普遍。对江湖、海洋的过度开发,则导致海水入侵、赤潮、江湖水位下降、海岸河岸侵蚀、土地盐碱化、湿地退化等地质灾害。
目前我国地质环境管理体系尚不够健全,管理职能也还没有落实到基层,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投入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无法对全国的地质灾害、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地下水水质及污染程度、城市地质环境状况等有个全面清晰的了解。因此,完善地质环境保护法规和管理体系已刻不容缓。来源:新华社 2002年7月21日(责任编辑:陈云)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