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 于贵平 每天一大早,家住南昌市东湖区大士院的黄女士就来到了阳明路上满意早餐的配货中心,领取一天的货物,几十个花色,满满一车。她推着绿色小车,来到了她的岗位———胜利路上的一个小巷口。5点开始,就不断有人来这买早点了。 7点半前后是黄女士生意最忙的时候,叽叽喳喳结伴而行的小学生,骑着单车的中学生,还有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把她的小车围得满满的。他们七嘴八舌地点着自己爱吃的早点,她则有条不紊地应接着,忙个不停。 在南昌某银行工作的吴先生说,他以前有不吃早餐的习惯,一来嫌小摊点做出来的东西不卫生,二来早餐品种也不多,除了包子就是油条,吃几天就腻了。自这些年南昌街头出现满意早餐后,他便成了这个摊车的常客。他还说,满意早餐是政府推出的民心工程,在产品质量上有保证,品种也很丰富,不但有包子、牛奶,还有蛋黄麻花、白糖糕、米发糕等。另外,卖满意早餐的手推车遍布大街小巷,购买起来相当方便。 西湖区从1999年4月推出满意早餐工程后,得到了南昌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并加以推广。现在绿色手推车已遍布南昌市的各个社区,由最初的50多辆增加到了233辆,早餐品种也由过去的两大类13个品种发展到了现在的六大类70多个品种。同时,满意早餐工程还解决了1000多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在满意早餐的推动下,另一个早餐品牌“鲜徕客”也在南昌悄然兴起,其经营方式上“克隆”了满意早餐的一套,所不同的是,这是一家民营企业。“鲜徕客”的进入,丰富了南昌市的早餐市场,也使南昌早餐业的竞争加剧,更有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 西湖区副区长方华清告诉记者,政府直接参与早餐工程,有利于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可以以此为平台,调控市民早餐的营养,加强早餐质量的监管。 外来早餐有味 本报见习记者张雪 南昌的“清汤”,到了北方是细滑的“馄饨”,到了四川是麻辣的“抄手”,到了福建是鲜嫩的“扁肉”,到了广州是清爽的“云吞”,当外来早点带着各自的特色进入洪城,给南昌的清晨增加了不少新鲜的滋味。 外来早餐,讲究营养保健。这天清晨7时30分,记者来到位于叠山路口的台北豆浆店,只见门外打出养颜的招牌,门内吸引了大批爱美的女性。这里的豆浆一改传统面孔,亦咸亦甜,还可冰镇,价格也比别处贵上许多,但生意依旧不错。在附近办公楼做秘书的许小姐一看就是保养有方的人。她笑着说:“这里的豆浆不仅能饱肚子还能美容,这样一举两得的事,再贵也值得。”她经常和单位的姐妹们来这喝豆浆,周末的时候还把丈夫和孩子都带上。 外来早餐,贵在手艺独特。来到阳明路上的兰州拉面馆夫妻店,只听一声典型西北口味的吆喝“红烧拉面———一碗”,头戴回民帽的拉面师傅便开始忙活起来。只见他双手按住面块,用力翻压,几个回合下来,一块生面就在他的手中“柔顺”起来,三拉五抻,面团已化成了无数根颤动的细丝;右手一钩一甩,唰地一声面入了锅,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冲着这手艺,不少人是绕着道上这里来吃面。 外来早餐,妙在色香味美。马家池的一家“北方名饼”店,现烙现卖的大饼,直径约半米,酥、香、脆、薄,色泽金黄,正面铺满芝麻,背面密布小孔,分甜、咸两味,生意特别跑火。清早,爸爸给孩子买早餐的,小两口一起来的,偌大的饼被师傅几刀切成小块,提在袋子里,边走边吃,饼香飘了一路。 还有湖南米粉,安庆大包,四川烧饼、沙县扁肉……或贵或廉,都凭着各自的特色拥有一批铁杆食客。外来早餐满足了南昌人越来越挑剔的口味,也给早餐市场带来一份竞争的活力。 自助早餐时尚 本报记者严若虚 80岁的徐茶花老太太做梦也想不到,吃顿早餐可以有这么多的排场、这么多的讲究,光稀饭就有10多种,什么赤豆粥、皮蛋粥、鸡丝粥等。更别说那些连名字都叫不上的各式各样的点心了,听说有50多种呢,看得她老人家眼都花了。这天是她的生日,女儿、女婿特意把她从玉山乡下接到了上饶城里,上高中的外孙女为她安排第一个节目,就是上黎明快餐店吃早餐,让外婆感受一下城里的时尚。 的确,一种早餐的新时尚正在饶城悄悄形成。近两年来,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上饶市民观念上的更新也带来了饮食习惯上的革命。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而更讲究吃好,吃得卫生,吃得健康,寻一个环境优雅的早餐店,窗明几净,干净卫生。想吃什么来点什么,甜的,咸的,干的,稀的,随你挑,这已经不只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了。于是,精明的商家将“自助早餐”引进了饶城。 1999年,“黎明快餐”登陆上饶,在上饶卷起了一场早餐革命,一种全新的自助用餐方式和高品质的早餐内容,迎合了上饶人日益增长的需求。该店经理王书艺告诉记者:“黎明快餐”每天仅早餐接待客人就有千人左右。若逢周末、节假日,客人还要翻上一番。店堂298个座位,算是规模不小了,可还是常常人满为患,客人要排队等座。 经常光顾自助早餐的一位林先生告诉记者,他在中学教书,妻子在个私企业上班,工作都很辛苦,在外吃自助早餐,既省时省力,又不太贵,一家三口,不到10元就能吃得很不错了。 如今,上饶许多宾馆、酒店纷纷开起了对外营业的自助早餐,全市兼营自助早餐的快餐店有近10家。红红火火的自助早餐已成为饶城的一道风景。 橘都早餐别致 曾立国 本报记者陈青峰 有橘都之誉的南丰,早餐以喝水酒、吃水粉和食客们喝罢酒后脸上泛起的好水色的“三水”而闻名。 南丰县城早点店至少有200多家,喝水酒、吃水粉是最具特色的南丰早餐。喝水酒、吃水粉有一个好去处,是县城两家农贸市场。 那天早上6点半左右,记者先来到西门农贸市场兰南芳的小吃店。他夫妻俩都是粮食部门的下岗工,2000年这里农贸市场一建成就开起了这家小店,每天早上的营业额有300元左右。这里价格实惠,一碗加了鱼肉的水粉3元至3.5元,顾客也可自己现买鱼肉来加工,那样的话一碗粉只花1.5元。说话间,一个花白头发的老汉提了一串猪肠猪腰子进来,放在案板上让兰南芳加工,他说:“我家干了口鱼塘,在这里卖鱼,等下有3个人喝酒吃粉。”老汉名叫黎春根,今年57岁,家住县城果园村,家里有7口鱼塘还养了15头猪。他告诉记者:“以前家里穷,早餐就是腌菜、萝卜下泡饭,现在日子好过了,在外面吃早餐那是经常的事。” 我们又来到东门菜市场。在一个吃客盈门的餐馆里,我们找到了水酒厅老板吴根明。他1992年在这里开店,现在是做水酒、水粉最大的老板了。三间店堂有6张桌子,一早上的营业额在500元左右。他说:“南丰吃水粉是传统习惯,但水粉加各种配料,又喝水酒,是我先搞起来的,因为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口味要求也就丰富起来。我的生意一直很好,尤其是星期天,带客人来吃还要预订。”在相邻的另外一家水粉店,何水源等几位老人,每人面前一碗水酒,桌子中间放了一大碗猪血、一大碗剔骨肉。他们有的是卖完菜的菜农,有的是上街买鱼肉回家的橘农,也有纯粹来玩的老农。他们经常这样碰在一起“打平伙”,沽上一壶水酒,点上几个小菜,谈古论今,品味生活。 (江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