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安哥拉战后重建任重道远 |
|
|
| NEWS.SOHU.COM 2003年10月30日08:39 新华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新华网罗安达10月30日电(记者富显成)最近,记者有机会进入安哥拉中部高原地区,采访了在长达27年内战期间受到最严重破坏的比耶省首府奎多市。4天中,奔波2000多公里,所到之处,走马观花,但是战争对这片土地,特别是对奎多的摧残,却留下抹不去的印象。
10月,雨季刚刚开始,雨水稀少,安哥拉北部地区还是一片干旱景象。灰黄色的原野显得有些荒凉。但是,在茫茫的荒原里生长着的常绿灌木和仙人掌却显得生机勃勃。荒原在灌木和仙人掌绿色枝叶的点缀下,似乎又让人在荒凉中看到一种希望。
汽车从首都罗安达出发向南奔弛。兵燹连年,大部分公路、桥梁受到破坏。在罗安达到本戈省的路段尚比较平坦,越往南走,道路越难行。汽车在坑坑洼洼的路面前进,接连不断地颠簸令人很不舒服。从南宽扎省首府松贝到本格拉省首府洛比托后已是深夜,汽车开始向东进发,从本格拉省进入了万博省境内。地势越来越高,道路也越艰难,有时汽车只能一步一颠地爬行。
天亮了,进入比耶省,树木繁茂,绿野如茵。可是,在公路旁,树下或草地里,随时都会见到一些坦克、装甲车、卡车、大炮的残骸,雷区标志也明显增加。旅行的终点-奎多终于到了。这座海拔1700米的高原城市被包围在一片绿色之中。
在奎多逗留期间,所见所闻皆令人触目惊心。在市中心广场的正面,三座主要建筑物已经空徒四壁,上面布满蜂窝一样的弹痕。广场右侧有一座教堂的废墟。只有那残破钟楼让人认出它曾是一座教堂。广场的周围和道路两旁残留的灯柱上也布满弹痕。战争结束一年多了,在市内仍然随处可以见到残垣断壁,缺门少窗或者有墙无顶的房屋。即使那些整修过的房屋也掩盖不住受到战火蹂躏的痕迹。
为了当晚的住宿,记者跑了大半个城区才找到一个城内"最好"的旅馆。客房内没有自来水,更不用说电话、电视;在洗手间内放着一个塑料桶,盛满了水,说是可以用来洗漱和冲马桶。打开电灯,停电的时间比有电的时间还长。登上平台观看,只见少数房舍内透出微弱的灯光,街上卖糖果、香烟的小摊贩点着蜡烛照明。
中部高原把安哥拉分成南北两部分,奎多则即是通往南北的咽喉要地,也是连接东西之纽带,为兵家必争之地。内战期间,在奎多曾发生两次最为惨烈的战事,1992年10月和11月,冲突双方武装在城内连续撕杀55天,死亡5000多人,伤者无数。1998年5,双方为争夺奎多,血战了两个月,近2000人战死,伤者更多。为了表示民族和解精神,慰籍亡灵和他们的家属,安哥拉政府拨款在奎多城外建立一座陵园,准备从城内起出所有阵亡人员的尸骨,重新安葬。虽然尚未完工,政府10月初举行一次葬礼,已经把100多部长、将军等军队和地方领导者的尸骨移葬进陵园。
内战结束后,躲避战祸的居民陆续回城,开始了新的生活。离城区不远的一个露天市场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人们进行着各种农副产品的交易。附近的一个砖厂正生产土砖。在中心广场一座残破的楼房前,乐曲悠扬,人群环绕,一对年轻人愉快地跳着参巴舞。
但是,在中部高原地区,人道主义问题仍然严重。记者从世界粮农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设在奎多的办事处了解到,一些地方缺乏食品,从邻国返回莫希科省的大批难民正在挨饿,一些地方流行疟疾、腹泻,急需药品。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内战中,有近百万人死亡,4百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还有50万人流落异国他乡,沦为难民。埋在地下的数百万颗地雷,时刻威胁着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安哥拉政府在一份报告中还透露,战争使全国公路的主要干道和非主要干道大部分受到破坏,铁路运输已经停运,港口基础设施也大部分停止运转,主要机场须大规模重修,农村设施为零,城乡供水系统多半损坏。
中部高原之行的所见所闻令人感慨万千,内战给安哥拉造成如此严重的破坏,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安哥拉战后重建任重而道远。但是,重要的是,和平已经实现,这个非洲国家迎来了战后重建和发展经济的大好机遇。(完)(来源:新华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