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风向哪里吹? ●秦朔 “假如将来有一天,美国的原材料枯竭了,美国的工人不愿工作了,但只要人们还向往美国文化,我们在市场上就仍是不可战胜的。 ”在世纪之交,听到美国人雄纠纠气昂昂的市场预告,再看看身边那些用耐克鞋、苹果裤、鳄鱼恤包装起来的名牌族,看看家中形形色色的洋家电、洋玩具,看看街头飞驰的洋汽车和电视上飞旋的洋广告,你会有什么感受? 在市场上卖几百块钱一双的耐克鞋,付给中国的加工厂的报酬只有几十块钱。原因何在?前者卖的是文化,是品牌;后者卖的是低廉的劳动力。 未来学大师、《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不久前再次指出:当今世界经济的基础已经变成信息、知识、主意和文化。 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则早在20多年前就预言:经济正在逐步转而生产那种由文化所展示的生活方式。 我们已经步人了一个文化竞争的时代。名牌的背后是文化,经济竞争的核心乃是文化的竞争。“欲占领他们的市场,先占领他们的心。” 在中国,那些最优秀的企业,都在努力塑造强有力的管理文化和品牌文化。位居中国家电工业之首的海尔公司,近年来先后兼并了15家企业,个个成功。海尔何以能点石成金?海尔的文化输出是关键。据《经济日报》介绍,一般接收兼并企业,第一个派去的总是财务部门,而海尔第一个派去的却是企业文化中心。由企业文化中心的人去讲海尔精神、海尔理念、海尔管理、海尔服务。海尔的兼并案例中,有的是既派人又给钱,有的是只派人不给钱。实践证明,后者的效果比前者更好。只要派去的人真正领悟了海尔精神的精髓,具备了海尔的基因,然后把海尔基因移植到新的企业中去,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带着钱去当然也可以移植海尔基因,但往往会走弯路,因为基因中少了“依靠自己、艰苦奋斗”这关键的一环。海尔的扩张实质上是海尔精神、海尔文化的扩张。 “资源是会枯竭的,文化却将生生不息。”这是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非提出的一句口号。市场竞争是残酷无情的,但当一个企业建立起万众团结如一人、不断自我优化和创新的文化时,它必将立于不败之地。非独企业,学校、机关、医院、体育界、服务行业等一切人的组织体,面对21世纪的挑战,都需要寻找自己的文化灵魂和精神支柱。未来竞争中的赢家,属于有“强文化”的人。 1998年,创新改版的《南风窗》,将以放眼天下的胸怀、积极前瞻的眼光、观念领先的姿态、雅俗共赏的风格,朝着“中国第一份成功型、潮流型、学习型杂志”的方向大步迈进。在这个文化竞争的时代,我们愿意为中国所有渴望“个人成长、事业成功、生命成熟”的人们提供更精美的文化食粮。 风起的日子,未来的日子,我们将永远站在时代的潮头浪尖——信念是我的 旗帜,招手是我的致意。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