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煤炭总医院院长王明晓:临时护工训过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6月17日01:31 北京娱乐信报 |
|
|
煤炭总医院共收治151位SARS病人;入住医院ICU重症病房的病人没有一例死亡;全院900名“抗非一线”人员无一感染。 为患者祈祷 出院时刻 我们有信心
煤炭总医院院长王明晓有句话给人印象很深:“SARS感染绝不分你是院长还是病人,危险肯定有。但不上一线就无法了解准确情况,无法随时调控安排。我上一线工作不是凭着热情去冒险,而是去认真观察、解决问题。其他同志不必学我,能休息的尽量多休息,身体健康最重要。”
这是大家的功劳
从4月5日处变不惊地收治下首批SARS病人,直到6月5日最后一位SARS病人治愈出院,煤炭总医院前后收治了151位SARS病人,再加上29位与非典病人密切接触过的医学留观者,收治总人数达到了180人,这个数字在北京各大医院中也位于前列。而这些病人中却从未发生一例交叉感染;入住医院ICU重症病房的病人也没有一例死亡;全院900名“抗非一线”的医护、职工中更没有一位被SARS感染。这所并非专业传染病医院的综合医院,居然在王院长的冷静指挥和科学决策下,真的创造出了北京反击SARS史上的一个医疗奇迹。但王院长这样总结:这是大家的功劳。
给SARS病人做头套
“我们特别重视吸取兄弟医院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教训,在防护措施上特别下工夫。”王明晓说,“我们首先想出给SARS病人制作纱布头套。这样,护士操作时病人呼出的病毒口气就不会直冲到护士面前,这就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被感染的可能性。”
能想出这样的招数,是因为王明晓经常穿着防护服,长时间到SARS病房内跟病人接触。开始还有人不理解,王院长说:“院长下到一线,首先可以切身体会到一线工作的疾苦,了解医护人员的真实需要,鼓舞下属的情绪;还可以安抚情绪躁动的病人;更是为了亲自考察医院的各项防护措施和制度是否科学合理。这就像前线指挥官,没见过战场怎么指挥战斗?”
头脑冷静的将军
“我们是最早进入抗非典战斗的全市首批六家定点医院之一。到6月5日大获全胜、解除隔离,我们整整收治了180位病人,这个数字在全市也位于前列。工作任务越重,越有压力,但这时头脑就更要冷静。”
王明晓说:“在SARS病魔面前,我感觉自己不仅要做勇往直前的士兵,更要当头脑冷静的将军。”他说:“把抗击SARS的知识普及到位,让全院每位同志都有很强的防护意识,这是我们最大的经验。”
临时护工训过院长
王院长告诉记者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一次,我穿着四层防护服在病房里连续工作了好几个小时,出来的时候因为人憋得喘不上气,脱防护服的动作急,不是很规范。后边一个人大声呵斥我。我一回头,才发现他只是我们的一个临时护工。等我摘下防护镜,他才认出我,然后冲我笑了笑,接着提醒我一定要注意穿脱防护服的技术规范。因为我们医院一直就是这样不论职务高低,一律严格要求的,连临时工的防护意识都到位了,所以才成功避免了医护感染的情况。”
俩月失去两位亲人
昨天,直到打完了这场长达两个月的反击非典的大胜仗,王明晓才终于有时间与已经分别了整整两个月的家人团聚。
就在这两个月里,他两位至亲的亲人因病猝然离世。连SARS病人都能治愈,但远方的亲人他却无能为力。
没有能够料理亲人的后事,也没时间关心儿子高考的情况,心里总会有些遗憾,但他却坚强地说:“我无怨无悔。”这两个月内,记者曾经先后五次来到医院采访过这位院长,只有这次他才有空儿坐下来说话,而且没有穿他那身满是消毒水味道的绿色手术服。
感谢支持院长落泪
在与记者交谈时,这位一贯头脑冷静、从医二十多年的堂堂男子汉竟潸然落泪。
他说:“我们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除了全体医护的团结努力外,更依靠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上至北京市政府部门,对我们医院急需的一切物资都是有求必应,全力保障。下至收入并不高的普通职工,他们把一元、两元的零钱攒起来送到我们手里,发自内心支持我们抗击非典。正是全市人民的团结战斗,才使我们抗击SARS的力量绵绵不绝,一步步走向胜利。”
信报记者李崴/文张珂/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