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迎新 近年来,虽然吉林省县域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和壮大,但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局限性日趋显现,与发达省区的差距较大,面临的问题和困扰较多。 整体水平偏低 横向看,无论是从经济总量、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还是产业结构与全国和东部发达省、市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从国内生产总值看,在全国2100多个县市中,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的县市有60余个,而排在吉林省榜首的农安县只有89亿元。从县均水平看,吉林县均GDP为32.51亿元,仅相当于江苏省县均水平的37.1%,浙江省县均水平的46.8%。从县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吉林省2002年为7039元,虽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0余元,但分别比发达省份浙江低5097元,比江苏低4135元,比福建省低约3295元。吉林省县域人均财政收入为178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6元,比经济发达省浙江低197元,比福建低161元。从产业结构看,吉林省县域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重为33.432.634。其中,一产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4个百分点,二产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1个百分点,三产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个百分点。吉林省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仍然滞后,县域经济主要依靠比较效益的农业生产的局面还没有大的改观,而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县域工业不发达也阻滞了县域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影响了整个县域经济实力的提升。 非农产业欠发达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改革开放之初,吉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入1990年代,由于吉林省非农产业发展滞后等因素,使农民收入增长趋缓,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与先进省市的差距不断扩大。到2000年,吉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已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2年吉林省农民人均纯收为2361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5元,比浙江省低2200多元,比江苏省低1400多元。人均纯收入在全国的位次由1978年的第5位降到2002年的第16位。从全国看,农民纯收入居前列的省、市,大都是县域经济中非农产业发展较快的省、市。在全国十大产粮省中,吉林省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居首位,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来自家庭经营收入,其中,60%以上又主要来自效益比较低的粮食生产。收入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也给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县域财力严重不足 吉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2002年全省41个县市中,人均GDP超过万元的仅有4个县市,多数县市都在5000——8000元之间徘徊,最低的县还不到4000元,高低相差近4倍。 从财政收入看,41个县市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2.54%,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31个百分点。人均财政收入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6.6%。县域间财力差距较大,最高的县市地方财政收入超过2亿元,最低的仅为3000多万元,高低相差近7倍。 从1994年到2002年吉林省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大约每年平均增加2.5亿元,而财政支出平均每年增加8.7亿元,财政收入的增加远滞后于其支出的不断扩张,且财政支出中刚性支出和中央指定项目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使原本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的县级财力捉襟见肘,绝大多数县市的财力仅够维持“吃饭”,根本拿不出太多的财力搞建设,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程滞后 目前,吉林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加速阶段,工业化率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工业化进程很不平衡,中心城市工业化程度较高,长春已成为全省经济增长极,长春的汽车工业又是长春乃至全省工业的增长极,而其余地区和工业内部其他行业如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等却发展明显滞后。县域工业与中心城市的工业高度聚集形成巨大的反差。中心城市每增加1亿元的GDP,县域仅为0.25亿元,仅为四分之一。农村中剩余劳动力达167.3万人,占农村有劳动能力人口的26.1%。 虽然近年来吉林省农业产业化进程较快,但与发达省份比差距仍很明显。据初步统计,目前吉林省共建成各类农业产业化加工和销售企业约1000余户,全省种植业和养殖业专业化生产基地覆盖率达到农户的30%以上。而山东省目前有各类已成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8万家,农业产业化基地覆盖率已超过50%,三分之一以上的县市主导产业和产品实现了产业化经营。吉林省县域工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能发挥带头作用的龙头产业不多,生产多以初级产品为主,缺乏深加工下游终端产品,加工能力和带动能力都较弱,阻碍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产业结构趋同 特色经济还不明显 吉林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业、乡镇企业和县属国有和集体中小企业,这种特殊的经济结构在当前体制转轨和买方市场条件下逐步陷入困境。吉林省农业经历自1980年代初以来的快速发展后,正面监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双重约束,处于调整和徘徊状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内外企业的激烈竞争,使本来就较弱的乡镇企业进一步陷入困境。从县域产业内部结构看,一产比重超过30%的有19个县市,占46.3%。从一产内部看,大部分县市农、林、牧、渔结构相似,且主要以农业发展为主,全省41个县市中,农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在50%以上的就有31个县市,占75.6%,且种植业结构大同小异,玉米播种面积占整个粮食播种面积比重超过50%的有22个县市,占53.7%。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体系也尚不健全。随着国际市场对粮食需求的变化,国内产粮大省竞争也日趋激烈,使吉林省粮食产品流出面临严峻挑战,地方财政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困难。 吉林省的县域经济要想有大的突破,应该过这五道关。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