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7日电 上海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成为该市产科界“水中分娩”的最早实践者,产后刚满一周的母子俩昨天(6日)平安出院。
初为人母的是一位北大研究生毕业的女教师。27岁的小马形容第一眼见到的儿子“简直就是一只美丽的‘小海豚’”。谈及自己的生产过程,她则连连说:“太美妙啦!”“舒服极啦!”
“离开产床,走入水中”是新妈妈自己选择的生产方式。此前夫妇俩曾几处走访,还查阅了大量资料,然而北京、上海的多家医院却无法完全解决他们对分娩的许多“设想”。关于“水中分娩”,他们的理解包括自由体位、水中减痛、会阴不侧切,以及婴儿离开“水环境”可有个缓冲过程等等。
本月1日,孕妇出现有规律宫缩,护士长便动员其下床活动以放松心情,并带她参观了与按摩浴缸极其相似的“分娩水池”。中午,产科主任做了最后的产前检查并再一次进行“胎头转位”后,小马步入微波荡漾的池中。斜靠于池壁,依仗着水的浮力,产妇听从助产士的指令不时地吸气与呼气。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水中待产,12时45分,胎儿的头部开始“拔露”。13时零3分,胎儿头部完全娩出。在助产士的帮助下,一名体重3300克的男婴来到了“水中”。
没有了产妇通常因肌肉抽搐产生的痛苦以及呻吟声,出血极少又无需缝针——目睹整个产程的新爸爸与在场的医护人员同样感到了宽慰和欣喜。妇幼保健专家表示,在欧洲已较普遍的“水中分娩”也将为这里的人们逐渐接受。(施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