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记者 欧大明 深读指引:抗击非典是一场全民战争,它激发了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也唤起了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加入到抗非的阵线中,以公益广告抚慰人心,凝聚精神;慷慨解囊扶危助困;不辞劳苦生产抗非必需品;发起群众性活动弘扬中国精神。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休戚相关,通过一系列的公益活动回报社会,提升企业价值观———危难当头,中国企业表现出成熟企业应有的企业精神与财富品格。 公益广告抗非新方式 最近一段时间,电视观众经常可以看到这么一个广告:画面是司机、交警、售货员、医生们的工作场景,背景铺以舒缓深情的音乐,一行行淡入淡出的文字表达着对非典期间仍坚守岗位的工作者的敬意:当疾病威胁我们健康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休息,但他们不能;你可以选择离去,但他们不能;你可以选择回避,但他们不能…… 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抗非典公益广告“不能”篇,由海尔集团赞助播出,这部充满关怀充分表达敬意的公益广告,既引领了央视发起的大规模公益广告抗非典的热潮,也引起各地观众的共鸣。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嗅觉灵敏的企业投入到公益广告中来,用这种新的方式抗击非典。 洪小姐是LG(中国)电子公共关系的负责人,她这阵子非常忙,LG电子在央视投放了一个“ILOVECHINA”的公益广告,并且作为LG公司“ILOVECHINA爱在中国”系列的急先锋与电视观众见面。 在北京,许多公司的办公楼和汽车里,不知什么时候都粘贴了“ILoveChina爱在中国”的标语;在LG各地的卖场中,一些印有“ILoveChina爱在中国”的宣传单非常抢眼;在首都机场高速路收费站和京津塘大羊坊高速路收费站等处,过往车辆都会领到一份免费发放的“SARS预防知识公益宣传单张”以及“独立包装消毒纸巾”……以上这些,都是LG“ILOVECHINA”系列活动的组成内容,5月底已经在北京首先展开。 洪小姐称,“LG进入中国十年,本地化程度已经非常高,公司状态与国内形势息息相关,在此非常时期,LG应该义不容辞地担起共同防治非典的责任。经过前期的多次捐赠后,我们觉得物质的援助只能一表心意,而人们在情感上的相互帮助才是最鼓舞人心的”。 让人高兴的是,国内企业在传统的捐款捐物等活动之外,联想、海尔、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浙江康恩贝等企业也相继在央视投放标板广告,宣传着自身形象的同时,也鼓舞了人心。 蒙牛乳业除为抗非典捐出1160万元的现金和物品外,还在央视投放了章子怡主演的呼吁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广告。“蒙牛乳业希望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尽快得到控制,同时也决心与国家及自治区共同战胜困难。”蒙牛乳业营销企划监察中心主任孙先红表示。 据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主任郭振玺介绍,央视把公益广告当作抗击非典的特别战场,4月下旬以来,中央电视台投资300多万元,联合企业、广告公司迅速行动,推出近20部抗击“非典”的公益广告片,目前在各频道播出的已有13部,他说:“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企业的确越来越有人情味,越来越关注公益事业。” 慷慨捐赠超亿元 捐赠抗非典是另一种抗非典的方式,而企业在其中显得分外的引人注目。据全国工商联合会5月28日统计,非典期间捐赠企业达3210个,捐赠款物合计超过5亿元,北大方正、南方电网、伊利牛奶等公司的捐赠在800万元以上,联想集团、蒙牛乳业、天津天狮集团的捐赠超过1000万元。 在非典时期,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捐赠可冲抵企业和个人所得税。这大大提高了企业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 广州药业的董事会秘书何舒华对此项措施表示非常欢迎,在5月9日,也就是广东省颁布为抗非典进行社会捐赠公告的第二天,广州药业向广东省卫生厅捐款100万元,“像这次我们捐款100万元,若按平时政策,还得再缴纳33万元的税款。如果捐赠能冲抵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的话,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并将大大刺激企业参加公益活动和捐助活动。” 为抗击非典生产急需物品也是企业在非典时期的突出表现。广州白云山制药厂是全国板蓝根市场的重要生产地,在非典期间开展了“白云山,爱心满人间”的活动,自2月9日开始,该厂的员工和机器便开始了加班加点超负荷的运转,与此同时还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捐助行动,共向全国各地赠送价值100多万元的板蓝根颗粒和口炎清颗粒。 当记者问及生产技术部部长曾亚仑这段时间来在工作上有何感觉时,曾笑道:“完全疯了,没有任何想法,惟一的就是多生产,因为非典危及全国人民,既然板蓝根有预防作用,在全国人民都需要它的时候,白云山作为板蓝根的主要供应商,自然义不容辞,夜以继日。可喜的是,我们创下了日产21吨(原日产量14吨)、颗粒成品日产2100箱(原日产量500箱)的最新纪录。” 新生代企业家放飞“中国精神” 5月24日下午300,八达岭长城脚下,在100面大鼓的助威声中,一个完全由民间自发组织的抗非典放风筝活动———“让中国精神高高飘扬”拉开了序幕。 台上象征13亿中国人民的13面大鼓与台下的87面大鼓同时擂响,发起人洪晃、张欣、潘石屹、王波明、田溯宁、汪延、朱伟、俞渝、刘索拉、葛明、吴奇隆和张朝阳率领着现场志愿者和着大鼓发出吼声。最后,5000只印有“中国精神”标志的风筝被志愿者们放飞到长城上空。 此次在长城上的活动为“放风筝抗非典”的首次活动,在以后的每周六下午3时还将在北京20家定点公园、高校广泛开展。活动旨在通过放风筝这种中国民间特有的户外活动,以轻松、健康、幽默的方式来表现中华民族乐观向上、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的顽强性格。 至目前为止,有120多家企业和单位报名参加捐助,近千名志愿者参与活动,筹集款项超过100万元人民币,此次活动可以看作是,在非典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之后,我们中的很多人特别是新生代企业家已经开始了他们的思考和行动:怎样恢复非典带来的不利影响?后非典的时代我们需要什么心态来工作生活?此刻我们能做些什么? 本报记者就这些问题与“中国精神”活动发起人之一当当网总裁俞渝进行了对话。 新快报:为什么会有“中国精神”这么一个创意? 俞渝:那是在5月10日,洪晃邀我和一些朋友去她家吃饭。席间,(田)溯宁倡议我们搞一个“中国精神”的活动,来对抗非典及非典带来的影响。这一提议得到大家的拥护。 新快报:怎么会选择放风筝? 俞渝:用朱伟的话说,这是“向上的、群众的、代表中国精神”的活动,并且具有中国特色,大家都觉得可行,就决定了。 新快报:你们是怎么定义中国精神的? 俞渝:从自然平衡中寻找信心,从自我反省中寻找进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幽默,在危难中体验亲情与仗义。 新快报:企业与义工的参与,需要什么条件? 俞渝:为了更多的人和企业参与,我们决定放低参与门槛,企业捐款1万元,个人捐款200元便可加入。这个效果明显,目前有120多个企业或单位参与,募款也达到100多万元。 新快报:有网友质疑你们的方式,说是形式主义,还不如做点实事? 俞渝:放风筝也不能说是形式主义,一个高速增长的国家,如果不注意形象,不注意精神方面的东西,民众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就像一个没有教养的暴发户,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新快报:你们发起这次活动,目的是什么,期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俞渝:这完全是一次民间活动,也因为我们之间都受到了非典的不同影响,旨在号召大家发扬中国精神,让更多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尽快从SARS阴影下走出来,重树信心。 专家视点 承担社会责任提升企业价值观 林平凡(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所所长): 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价值观的提升,作为一个单位,企业必须融入到社会群体之中,而公益事业既可以体现自己的文化取向,同时又可以赢得声誉,无形资产得到加强,企业也更容易获得认同。所以,公益事业是处理好公共关系的好手段,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重视公益事业的参与,这是一个企业成熟、社区发展、政府减压的好事。 公益活动是协调公共关系的桥梁 吴迎新(中山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 企业到底有没有社会责任?这个问题在国际上一直有争议,但大部分的学者认为企业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成熟的大型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一定会把公益事业写进自己的企业文化或战略计划中,因为产品要进入别的市场的话,必须协调当地的政府关系和公共关系,甚至有的打出了“公共关系是第一生产力”的营销旗号,所以不管企业从事公益活动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但公益活动在客观上有意无意地承担了桥梁角色。 中国精神说 五千年形成的中国精神,是在种种危机和灾难中形成的。正是有这种精神,我们的民族才生存下来了。———潘石屹(SOHO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永远飘扬的中国精神意味着洗礼,意味着机会,意味着胜利,意味着新生,意味着一切。———汪延(新浪首席执行官兼总裁) 敬畏但不恐慌,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心态。面对非典,让我们敬畏自然的神秘,敬畏命运的无常,敬畏我们的对手。这种敬畏能帮助我们体会到对生命的珍惜、对家庭的珍惜、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珍惜。惟一值得我们恐慌的依然是恐慌本身。———何帆(中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 我希望全民族至少是全北京的人民弘扬这种精神,当然我也希望能够为弘扬这种精神作出贡献。当北京的天空飘满刻写着“中国精神”的风筝的时候,我们把那条风筝线拽在手中;一条线是微小的,但成千上万条线可以拧成缆绳!一只风筝是孤寂的,但成千上万只风筝就是漫天云霞!———王波明(中国证券市场研究中心总干事) 两岸三地在非典型肺炎的横扫下,大家发挥了同胞爱,相互关切,相互支持。风筝象征着自由、活力、朝气,它不止在北京上空飞扬,也在每个中国人的内心飞扬。———江素惠(香港香江文化交流中心主任)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