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时期以来,少数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调门高了起来。人民币汇率政策又成了关注的焦点。 本月初,温家宝总理在会见来华访问的美国财政部部长斯诺时重申: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斯诺离华后,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明显减弱。 但近日又有个别国家再次指责中国的汇率制度。 6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时,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强烈。中国政府顶住巨大的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经济稳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最终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今天,面对要求中国改变汇率政策的言论,中国领导人和货币当局负责人再次明确强调:中国在汇率问题上历来是既独立自主,又高度负责。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又一次郑重承诺。 人民币不升值有利于稳定世界经济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尽管受到非典影响,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仍达到8.2%。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步显现。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降低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发挥“信心锚”的作用,支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操作;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减少国际投机资本流动,防止货币升贬值预期所带来的螺旋式恶性循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中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的互补性增强。稳定人民币汇率,一方面会带动我国外贸出口发展,有助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市场容量不断扩大,会增加进口需求,拉动其他国家的出口扩张。 本月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人民币汇率问题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中国的政策制定以自身考虑为主,同时也强调要考虑亚太和世界的经济。中国正逐渐变为一个经济大国,既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发展和平衡,也历来重视对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的相互作用。 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日也指出,汇率是一柄“双刃剑”,它的升降对一个国家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其他国家的影响,都是有利有弊。因此,汇率政策调整必须十分慎重。 西方经济困难与人民币汇率无关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观点和理由有以下几条: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持续呈现“双顺差”;中国通过低估人民币汇率促进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发展威胁了美国就业。 实际上,这些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 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如果货物出口和服务性收入大于货物进口和服务性支出,就是经常项目顺差;资本流入大于资本流出则为资本项目顺差。从1995年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多数年份都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格局。但形成这一状况原因复杂,与人民币汇率变动没有必然联系。 目前中国平均工资只有美国、日本的3%左右,造成中国产品成本低、价格低,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技术产品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导致了贸易顺差和经常项目顺差。而资本项目顺差主要是由于外商直接投资较多,特别是跨国公司投资较多。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下,发达国家加快了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2002年,外商在我国直接投资达到527.43亿美元,成为当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因此,国际收支双顺差的重要原因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此外,中国低估人民币促进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说法更是不符合事实。1998年以来,我国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地拉动了经济的发展。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出口市场。有测算表明,2002年中国外贸额仅占世界贸易总量的5%,但对全球进口增长贡献达到17%。 近一个时期来,美国政治、经济界有人甚至声称,人民币汇率过低导致中国不公平地扩大对美出口,进而使美国失业增加。美国国会一些参议员还专门给美国财政部写信,要求后者就人民币汇率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进行调查。 这种说法也缺乏客观依据。首先是美国对中美贸易差额规模有所高估。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2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高达1030亿美元。而中国海关统计,当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只有427亿美元,前者是后者的2.4倍。这主要是美国商务部在统计美中贸易规模上一直实行双重标准,即把香港从中国大陆进口、加工后再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计入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而把美国出口至香港、香港再出口至中国大陆的美国产品不计入中国从美国的进口,由此导致高估中国对美国出口,低估中国从美国的进口。 另一方面,美国限制部分产品对华出口加剧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美国采取种种措施限制美国企业向中国出口高新技术设备,导致美国对华出口增长缓慢。反过来说,即使中国劳动力工资由于人民币升值而提高一倍,仍然不到美国劳动力工资的5%。因此,美国生产同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照样没有竞争优势。而限制或禁止从中国进口产品,美国消费者将增加支出。世界银行测算,如果美国不从中国进口,每年需多支付150亿美元。 美国摩根斯坦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罗奇最近撰文认为,西方国家逼迫人民币升值,表明他们不愿意为自身经济存在的问题承担责任,而是将中国当作当前西方经济复苏乏力的替罪羊。 国际人士支持中国立场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受到国际社会许多人士的支持和肯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勒本月12日在华盛顿表示,基金组织不应当参与对中国施加压力,不应当强迫中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作出违背自己意愿的决定。克勒还指出,中国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做法曾经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作出过积极贡献,这是不应当被忘记的。中国经济具有非常强劲的增长态势,中国经济需要更多地融入世界经济,这不仅对个别国家,而且对各国都有好处。中国经济不会带来危险,而会为全球经济作出贡献。 曾被称为“日元先生”的原日本财务省财务官、现日本庆应大学教授(神左加木旁)原英资近日说,中国已经表明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西方七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讨论人民币升值问题,向中国施压,是没有意义的。《日本经济新闻》本月20日的抽样调查也表明,日本60%以上的主要企业希望人民币汇率保持目前的水平,不要升值。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近日也指出,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中国经济波动,加重通货紧缩,给中国经济带来风险和损失,既不利于中国,也不利于全球。 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近日重申了我国汇率政策的3个主要内容: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这个曾经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为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稳定和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庄严承诺,今天也必将会给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增添新的光彩,给亚洲乃至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福音。 (作者 孙杰 张建平)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