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民警实现了灾民转移零伤亡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7月09日11:46 法制日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背上老人,带上孩子,粮食衣物要搬,猪啊鸡啊也不能丢
这些民警实现了灾民转移零伤亡
本报记者 李光明
今年,淮河再次经历了1991年以来最大洪水的洗礼。
淮河中游安徽段,素有淮河洪水调节器之称。面对肆虐的洪水,再次发挥出巨大的调节功能,多次把洪魔汹汹来势按了下去。截至目前,安徽先后启用了1个蓄洪区、6个行洪区,紧急转移群众21万多人,无一人伤亡。
零伤亡!这是让人欣慰和感动的记录。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大面积的群众撤离决非易事。
这项记录记载着我们的公安民警赤诚的爱民情怀。
在抗洪第一线,公安民警承担着行蓄洪区群众转移的主要工作,根据安徽省防指的要求,行蓄洪区群众转移要做到零伤亡。这是一道死命令。
在蒙洼蓄洪区,从接到国家防总下达7月3日1时开闸泄洪通知,洪区群众撤离时间只有18个小时。而王家坝开闸泄洪,蒙洼蓄洪区受灾群众将达到15.2万多人,其中有19142名群众需要搬迁撤离。
十万火急!阜阳警方迅速调集几百名民警奔赴蒙洼,分在蓄洪区王家坝、老观、郜台、曹集4个派出所辖区组织群众撤离。
“我这把老骨头就这样啦,说啥我也不走!”郜台乡安台村的安老太太今年70多岁,她把前去劝她撤离的民警和村干部拒之门外。她说:“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你们谁也别想让我走。”这可让民警们犯了难。时间一点点逼近,人命关天啊!郜台派出所副所长付宁急得去找安老太太的两个儿子,轮番做思想工作,又让民警开来三轮车,把她的被子、粮食、锅碗瓢盆装上来,就连她养的小猫、小狗也搬了上去。即便这样,老太太还是磨蹭着不想走。“老太太,你腿脚不灵便,坐车也不安全,我背您走!”说完,付宁背上老太太,踏着泥泞,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1公里多路,终于把她送到了庄台上。
粮食衣物要搬,老百姓养的猪啊鸡啊也同样不能丢。在组织搬家时,一些民警往往是怀里抱着鸡,手里牵着牛,赶着猪,反反复复,弄脏的衣服在暴雨中淋淋,就算洗干净了。到7月2日晚上8时左右,民警们已经对需要搬迁的村户进行了三次梳理。这时,劳累了一天的民警们才吃上一顿饭。
根据要求,开闸泄洪前1个小时,所有人必须撤离,包括公安民警。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老观乡和平村徐老伯的两个孩子却不见了。这让民警们尝到了与时间赛跑的紧张。7月2日晚10时多,老徐气喘吁吁地跑到老观派出所:“我家两个小孩不知跑到哪里去了!”离开闸只有3个小时了,民警们听到报告,心一下子凉了半截。民警李伟刚一面通过喇叭喊话,一面和民警们分头挨户寻找。两个小时过去了,寻找仍一无所获。洪区大雨滂沱,黑漆漆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到7月3日零时,仍不见两个孩子的踪影。民警们分析,这两个孩子在家的可能性最大。他们再次对老徐家进行搜寻。终于在二楼房顶的楼梯房里找到了两个熟睡的孩子。原来两个孩子从堤坝上返回家中,天黑后又怕又饿,吓得躲到了楼梯房里。此时,离开闸已不足1小时。
“洪水是对我们公安民警的一次考验。”一直在一线指挥作战的安徽省公安厅副厅长王静说,保护灾民的生命安全是公安干警的职责,没有伤亡才算尽了责。
从7月8时晚开始,沿淮地区又将有一轮强降雨,公安民警又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
(本报阜阳7月8日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