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位农民为陕西宝鸡国宝级文物展开幕剪彩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3月09日21:50 新华网 |
|
|
北京3月9日电(记者李煦 孙晓胜)来自西部陕西省的5位普通农民,9日傍晚生平第一次用握镐拿锹的大手,举起金色的小剪刀,共同为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的国宝级文物展开幕剪彩。
这个名为《盛世吉金--中国宝鸡二十一世纪重大考古发现首展》的国宝级文物展,共展出27件国宝级青铜器文物。为展览开幕剪彩的5位农民正是这些展品的发现者和首批保护者。
今年1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马家镇杨家村的5位农民--王宁贤、王明锁、王拉乾、王勤宁和张勤辉在村办砖场北坡取土时发现了这批文物。
具有很强文物保护意识的5位农民经商量后,决定先秘密封住洞口,暂不走漏消息,由50岁的王宁贤立即回家给上级文物部门打电话报告情况,其余4人就地守候保护现场。宝鸡市文物局值班人员接到电话后,立即向市、县有关领导报告。市县文物考古专家赶赴杨家村,经过现场初步勘察,确认这个土洞是一个十分完整的西周青铜器窖藏,并于当晚进行了抢救发掘清理,27件距今近3000年的西周时期青铜重器得以完整出土。
第一次来北京的王宁贤,9日面对闪光灯、摄像头和记者的提问,紧张得满头是汗。他憨憨地说:“我也知道文物能卖钱,但这犯法的事咱不能做。再挖到文物,我还要报告政府。”
据报道,2001年9月,曾有一件中国西周青铜器,以924万美元在国际拍卖市场上成交。
“农民们自觉爱护文物的行动与发现国宝本身具有同等的价值,这与那些偷盗、走私、贩卖国家文物的犯罪行为是鲜明地对照。”陕西省文物局局长张廷皓9日在文物展上表示,“这5位农民的行为是自2002年10月22日国家《文物法》颁布以来,首例体现公民对社会责任感,对文物的保护意识的生动范例。”
为表彰护宝有功的5位农民,山西省文物局和宝鸡市人民政府已向每人奖励了2万元人民币,请他们到北京旅游,为文物展开幕剪彩。9日的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又当场宣布对这5位农民进行表彰。
5位农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发现并保护的这27件青铜器的价值。经文物部门发掘清理,27件青铜器包括了铜鼎12件、铜鬲9件,还有铜壶2件、盘、盂、盉(音禾,三足温酒用器)、匜(音疑,舀水用器,似瓢)等各一件。所有的器物造型精美,形体硕大。
令文物专家们兴奋的是:27件青铜器全部有铭文,总字数达4000多个,其中字数最多的是一个四足附耳铜盘,其上面的铭文字数多达370余字,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专家初步分析判断,这批窖藏青铜器为西周晚期的珍贵文物,距今约2780年左右。
“这次发现实在是太重要了,可以说是近十年来中国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只有‘震撼’两字才能表达我当时看到这批文物时的心情。”历史所前所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在展览现场介绍说:“这批青铜器铭文上有年、月、月相与干支,四要素齐全,这对推算西周历谱极为重要,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检测细化,提供了实物资料。它不仅具有考古学、历史学的重大意义,为西周王侯和宣王晚期等西周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为西周历史画出了清晰的轮廓;同时对中国古代的艺术史、科技史等诸方面的研究也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中国集纳多学科人才为缺少文字记载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编写历谱而实施的一项学术工程,其1996年至2000年的阶段性成果已经出版,其中西周历谱部分,在结合后世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了具有年、月、月相与干支四个时间要素的青铜器。
据悉,由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宝鸡市人民政府、陕西省眉县人民政府和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主办的《盛世吉金--中国宝鸡二十一世纪重大考古发现首展》将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到4月10日。(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