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前夕,警方在销毁毒品前做最后清点。 |
打开南横西街96号一间紧锁的房门,壁橱内一个印着“洗洁精”字样的大纸箱和两个特大的黑塑料袋格外刺目。在纸箱内侦查员发现了15块整板的海洛因,而在塑料袋里则是已经分装成79个小袋的毒品。毒品总重量达13.2公斤,价值200余万元。昨天,北京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向媒体公布了这起建国以来北京一次收缴毒品海洛因数量最大的案件。 专案代号“6·26” 6月26日,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缉毒支队接到甘肃警方绝密情报,北京与甘肃间有一条贩运毒品的秘密通道,近期贩毒分子往来频繁,很快又要有新的交易。一名甘肃籍女子有重大贩毒嫌疑,目前正在北京秘密活动,但甘肃警方却无法提供这个嫌疑人的姓名、年龄等具体特征。 北京刑警立即根据仅有的线索投入侦查,并很快得到线索:一操西北口音的女子近来频繁在宣武区牛街一带活动,侦查员将她命名为“1号”。市公安局副局长阮增义当即指示,立即抽调精干力量集中侦破,随即20余名优秀侦查员成立专案组,代号为“6·26”。 三天蹲守确定毒贩行踪 专案组成立后,警方很快确认“1号”在京的暂住地为牛街附近的南运巷小区,侦查员迅速赶到该小区。然而这个小区居民有上千人,而警方连“1号”的年龄都不知道。无奈之下,侦查员只有轮流在该小区进行24小时蹲守。 6月28日下午2时30分,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随即一场大暴雨倾盆而下,呼啸的狂风吹倒了小区内的一个宣传栏,正砸在侦查员藏身的警车上。就在侦查员们认为“今天可能不会有收获”时,一个打扮入时的女子打着手机从大楼内走了出来,无意中侦查员听到这名女子嘴里说的正是西北方言。侦查员立即兴奋起来,趁她等车的工夫偷偷拍下她的正面照。根据种种迹象,侦查员初步确定这名女子就是“1号”。通过随后的追踪与调查,侦查员很快就确定这名女子叫马秀琴,并在子夜时分确定了她的住处。经过连续3天的侦查,侦查员发现从南运巷小区步行15分钟,在樱桃园头条甲4号院内一座五层的红砖楼里,还住着一个和“1号”年龄相仿的女子,侦查员给甲4号的女子起名“2号”。在此后的几天里,警方发现“1号”和“2号”接触频繁,从7月1日凌晨起“1号”更是频繁与甘肃方面联系。 出货前连夜实施抓捕 侦查员对两人的行动进行了分析,根据以往的经验,侦查员认定当天很可能有大量“货”到。为避免毒品流入本市,专案组决定当晚立即行动,分两组对“1号”“2号”同时实施抓捕。 7月1日晚9时许,“1号”突然出门。侦查员立即驱车尾随,在天桥附近一十字路口,“1号”乘坐的出租车停下等红灯,侦查员立即从两侧贴住出租车,顺利将“1号”马秀琴抓获。 “1号”被成功抓获的消息迅速传到指挥部,另一组侦查员立即开始对“2号”的抓捕。“2号”住的单元房安着老式防盗门,只能通过钥匙打开。侦查员用计赚开了房门,将“2号”堵在了房间里。经查,“2号”叫张尕娘。 出租房搜出200万元毒品 侦查员随后对两人的住地分别进行了搜查,但除了发现有12万元现金外,却没有找到毒品。而两名嫌疑人也一言不发,审讯进入僵持状态。整整一夜过去了,侦查员仍然一无所获,整个案情陷入了僵局。 在马秀琴的住处,侦查员们迎着朝阳开始了新一轮的搜索。床垫掀开了、沙发拆开了,所有的东西都已经翻了一遍。3个多小时过去了,就在大家已经有些灰心的时候,一名年轻的侦查员从角落里的一堆报纸中找到了一个塑料袋,打开一看,里面有一张破旧的房屋租赁合同,房屋地点在宣武区南横西街96号。铁证如山,马秀琴终于交代那里就是藏匿毒品的库房,随后警方在那里查获价值200余万元的13.2公斤海洛因。 据交代,马秀琴从2002年底来京后曾多次进行贩毒活动,仅今年6月就卖出了价值300余万元的20公斤毒品。张尕娘曾因贩毒被判刑,今年4月刚被释放就来到北京充当马秀琴的马仔,专门负责运送毒品。 本报资料图片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