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夏同心县打出“红军井” 军民共建“一家情”(图) |
|
|
| NEWS.SOHU.COM 2003年10月06日17:35 人民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10月5日,对居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洪岗子地区的人民群众来说,是他们终身难忘的日子。因为从这一天起,喝了世世代代的苦水、窖水成为过去,这里的人民群众从此喝上甘甜的地下水。为他们带来福音的,是解放军驻宁某部给水团的官兵们。
洪岗子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属同心县管辖。这里西侧和北侧均为基岩山区,东部和南部则为丘陵区,多年平均降雨量270毫米,蒸发量2350毫米,属于典型的干旱带气候。因这一区域地层种类繁多,地质结构复杂,苦咸水分布广泛,居住在这里的人都靠喝苦咸水和窖水为生,生活用水和牲畜的饮水都难以解决,耕地灌溉更是无从谈起。正因为如此,这里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经济发展滞后,人们最最期盼的是能够早日喝上甘甜的水。正因为如此,同心县洪岗子又有“喊叫水”之称。
洪岗子不仅有远近闻名的“喊叫水”之称,与之相比,更加闻名的是早在1936年的红军时期,这里曾是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族自治政府所在。中国工农红军路过同心的时候,这里的人民欢欣鼓舞,捐款捐粮支援革命,并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我党领导的第一个回族自治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族自治政府,在民族区域自治史册上留下辉煌的一页。当年,回族群众的杰出代表、宗教界知名人士洪寿林先生,大义营救红军战士、奋勇支援红军革命,成为人们世代传颂的佳话。红军赠送给洪老先生“爱民如天”的锦旗,传承着人民军队对广大穆斯林群众支持革命事业义举的深情厚谊,成为“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共建,鱼水情深”的光辉典范。
然而,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洪岗子人民祖祖辈辈饮水困难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经济得不到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一直在贫困线徘徊。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党中央提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成为该地区发展的当务之急。
2002年,一支迷彩车队开进了山沟,对这里方圆5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面水文地质进行考察,并对重点地段进行了地球物理勘探。此后经过深入的研究决策,今年7月,一支部队开进来,并架起了机井开始作业,老百姓一问才知道,原来是红军的后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宁某部给水团的官兵,带着党和政府对革命老区人们的关怀,给大家打井送水来了。
给水团官兵发扬吃苦耐劳红军精神,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为这片干涸的土地找到了“生命之水”,打成了“友谊之井”!这口被命名为“红军井”的机井,深260米,57米以上(第四系)井径344毫米、55米以下311毫米,出水量每天616立方米;静止水位深埋41.3米,动水位59.31米;水质矿化度1.267克/升,含氟量1.1毫克/升,符合国家二级饮用水水质标准。这口井从根本上解决了洪岗子人民的生存发展问题,同时,它传承着“人民军队爱人民”的光荣传统,代表着党和人民军队对同心人民的关爱,在国庆五十四周年时献上了一份最为深厚的节日贺礼。
整个“喊叫水”沸腾了,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汇集在一起,把巴掌大出水的地方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有的仔细端详着给水团的官兵们,寻思这红军的后人,咋就这么心疼(宁夏方言可爱之意,含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有的拿着杯子,接一口井里喷出的清水品尝着,心想这水咋就这么甘甜?!同心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洪家代表,带着这里人民群众的感激之情慰问子弟兵,给他们带红花、送锦旗,榨馓子、送油香……
孩子们在嬉闹,老人们在欢笑,战士们受褒奖,欢呼赞美声伴着掌声此起彼伏,好一幅军民共建一家情的感人画面。这里的山脊、土地没有变,但老百姓千百年来喝的水由苦变甜了。一注甘甜的清流从260米的地下深处涌出,这甘甜的井水如一股暖流温暖了百姓的心。幸福的笑容迎着灿烂的阳光,贫瘠的土地从此有了生机。“红军传人奋掘爱民井,回汉群众喜饮幸福水”。一块牌匾表达不尽这里的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上的感激之情,人们相信这口红军井将成为人们心中一座永久的丰碑,它见证着党中央领导的人民军队和地方群众的深情厚谊;同时它也将目睹洪岗子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脱贫致富,欢欢喜喜奔小康的美好前景!来源:人民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