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立言 本报特约记者 徐青云 罗路云
在北京军区某防空旅采访,旅党委围绕在技术岗位工作的大学生军官管理出台的两份文件,引起了记者的浓厚兴趣。
光从两份文件标引的主题词,就能看出明显的反差:第一份标的是:大学生、管理、整顿。第二份标的则是:大学生、培养、使用。再细看内容,发现其中许多规定都相互矛盾。如第一份文件规定,在技术岗位的大学生军官必须像连排的指挥带兵干部一样,一天24小时与战士一起出操、训练、学习、站岗、劳动、作息……简称“八到位”。第二份文件却规定,在技术岗位的大学生军官不参加连队的站岗和公差勤务,不参加连队的一般简单课目的训练,晚上加班开展学术研究和技术革新可以免出早操……
同一个党委班子为什么会在不到半年时间前后出台两份相互矛盾的文件?旅长薛爱国、政委杨俊兴坦言相告:这两份文件反映了旅党委人才管理观念的一次重要转变:即由消极的管、卡转变为因才施管,让技术人才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
那年夏天,一批大学生军官走进了防空旅的专业技术岗位。欢迎的掌声响过不久,各种责难便纷至沓来。
在一次研究连队管理工作会议上,几位营长、连长连珠炮似的列出新来的大学生军官的种种“毛病”:一些大学生军官每天在连队熄灯后都溜出宿舍,“猫 ”进车库或其他偏僻地方挑灯看专业书籍,破坏了连队的一日生活制度;有的大学生军官和战士一起去上轻武器射击原理课,嫌教员讲的内容太浅显,竟坐在课堂上做起了线性代数习题;还有的晚上加班搞学术研究,不出早操……他们建议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军官的严格管理。
根据会上提出的意见,旅党委很快制定对大学生军官严格整顿管理的文件,要求他们做到“八到位”。然而,规定实施数月之后,4名大学生军官突然向旅里递交了要求“调离”或转业的报告。旅领导找他们谈心询问原因,有的说:现在科技发展这么快,导弹专业技术工作要求又高,想抓点时间钻业务,可一天到晚卡得死死的,怎么钻?有的说:一起毕业的同学人家都在忙着搞科研、攻课题,我们却整天和战士一起出公差,院校学的知识都快忘光了……
大学生军官的反映引起了旅党委的反思:作为作战部队,要严格管理,随时保证一声令下拉得动;但又要充分考虑在技术岗位工作的大学生军官的特殊性,在条令条例允许的前提下,努力创造适合他们特点的管理方式。如果把管理一般基层官兵的方式,简单地搬到技术人才身上,很可能会把他们管“死”、管“废 ”,压抑他们的才能发挥。只有因才施管,才能让他们的知识和智慧充分施展。
旅党委果断决定:废止原先制定的大学生军官管理规定,对大学生军官实施更为科学的管理方式。一是旅里成立技术研究中心,统一负责对全旅技术干部的管理、专业训练、学习、科研等工作,技术干部不参加连队平时的基础训练和工差勤务,只参加连队的合练;二是技术干部实行弹性作息时间,允许他们在连队熄灯后加班,每周给他们一定自主时间,用以钻研业务、更新知识。
新的管理方式,使全旅的技术干部不再受各种杂事牵扯和干扰,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做好专业工作上,自身素质和技术保障质量明显提高。技术研究中心还根据技术干部的不同岗位和专业特长,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加旅里重要的科技攻关项目、开展学术研究和业务交流,使他们的知识、才能有了更多发挥的机会和空间。
由于新的管理方式很好地适应了技术人才的特点,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些原先产生离开战斗部队的大学生军官纷纷打消念头。技术员王群辉过去总抱怨整天同战士搞基础训练荒废了专业。建立技术研究中心,实施统一管理后,他的劲头高了,不仅抓紧一切时间钻研新技术知识,还主动承担了一项重要指挥自动化软件的开发任务,为加快部队信息化建设做出了贡献。而当初那位在轻武器知识课堂上解线性代数题的大学生军官,旅里先是把他调整到重要的专业技术岗位施展才干,而后又送他进院校深造,如今,他已成为指技合一的优秀硕士连长。
近年来,全旅的技术干部在技术研究中心统一管理、调配下,成为部队现代化建设闯关开路的突击力量。他们先后攻克了数十项导弹新装备技术保障难题,取得了近百项科技成果。一些走进军营的大学生军官已迅速成长为部队导弹、雷达专业带头人。
编辑快语:
人才管理学问大
人才管好了,会让他们知识活力竞相迸发、创造源泉充分涌流。管不好,也会把他们管成“庸才”、“废才”,甚至把人才逼走。这是北京军区某防空旅实践给我们的启示。如何适应专业技术人才特点实施科学管理,最大限度调动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这是加强我军人才建设的重要课题。各级都要深入研究这项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摒弃落后的管理观念和简单、生硬管理的方法,通过改革创新,逐步形成体现时代要求,具有我军特色的科学的人才管理制度和办法。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