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新华网创办至今只有三年半的时间,我们觉得新华网不但有权威性,而且新闻做的特别好看。作为我们内部来讲,所有的编辑都会把新华网作为我们的监控范围之一,新华网是我们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新华网办出这么多特色栏目来,一定跟周总本人分不开,周总本人经验非常丰富,有长期驻外国际报道经验,而且互联网界对周总的评价非常高。能不能介绍一下你自己的经历,或者做新华网的感受? 周锡生:非常感谢你们对新华网的鼓励和肯定。新华网主要是在中央的亲切关怀、新华社党组的直接领导和新华社方方面面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充分依托的是新华社的优势。我只是新华网的一员,或者说是遵照领导的指示和社党组的部署做一些具体的管理工作。我本人以前从来没有想到搞网络,我学的是外语,长期搞国际报道,驻外的时间比较长一些,对国际问题,中美关系、美国问题,世界经济有一定的兴趣和研究。但是搞互联网我从来也没有想到,后来因为互联网事业的发展,新华社的领导让我来做这方面的工作,就开始从事网络工作。我的性格是,这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必须认认真真钻研,尽心尽责地去做。能力有限,但决不懈怠,也不畏难。新华社党组、新华社的领导对新华网非常重视,新华社各方面为新华网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没有新华社党组坚强有力的领导,没有新华社各个方面大力的支持,就没有新华网的今天,这是我一直讲的一句话。作为我个人,在新华网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很渺小的,我非常感激新华社领导和新华社的同仁们给了我在新华网工作的机会。 要说感受,我觉得有这么几点:首先是虚心认真地学习,我认为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努力去学,没有学不会的。如果不去学是不行的。互联网是新东西,我又不是学理工的,搞互联网需要补的课很多,没有办法,只能不断地学,广泛地学,一点一点地补。第二是一定要勤奋、敬业。没有“勤奋”两个字,我认为什么事也做不好。在这点上,我还是能做到的。从我到新华网第一天起到现在,几乎没有任何周末和节假日,因为互联网上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做事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要自己感到心里踏实。再一个是博采众长,眼界开阔一点。做互联网应该大气,我们千万不能把眼睛盯在周围几个网站,而要广泛学习,多看看别人的长处,所以我每个周末,大量的时间在研究、分析各大网站,坦率说,搜狐、新浪都是我研究的重点对象,今天来,又看到你们网站的企业文化,也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此外要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搞互联网本身就很难,在传统媒体里办互联网,难免回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但是如果遇到困难就退,可能什么事也干不成。从搜狐网上看到有网民朋友问我现在你喜欢当个网站管理者还是媒体工作者,我坦率地说,我喜欢当个记者编辑,这样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写些东西。在新华网工作的日子里,我会珍惜每一天,努力把每一天干好,对得起网民,对得起新华社,对得起新华社的领导。从自己来说,感到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到位。 主持人: 今年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件事,是新华网对伊拉克战争的优异报道。3月20日上午,新华网在所有的网络媒体里头一个果断地报道了伊拉克战争爆发的特大新闻。能不能回顾一下这个历史性的一刻,怎么做的安排? 周锡生:对伊拉克战争我们确实做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主要是比较好地落实了新华社领导的具体指示。新华社的社长、总编辑、主管国际报道的副社长多次指示新华网,一定要高度重视伊拉克问题,做好周密的安排。记得当时伊拉克局势紧张时,正是“两会”期间,我们的报道任务非常重,人力又十分紧张,要每天24小时派人监守。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们组织了两支队伍,一支是伊拉克战争特别报道小组,还有一支是“两会”特别报道小组。新华网的员工,包括编辑、技术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都表现得非常出色,大家齐心协力,连续作战,互相照顾,夜以继日地工作,一刻不停地监看新华社的中英文稿件和外电、外台,不断地分析形势,做好多种报道预案。3月20号早上8时30分,我们把38名中外文编辑全部召集到新闻中心进行紧急动员,传达社领导的具体指示,再次冷静地、全面地分析形势,各个方面严防死守。当时我们估计战争很可能在北京时间当天上午10:00左右打响。10时33分,新华社巴格达报道员贾迈勒率先发出美国攻打伊拉克的英文消息,因为我们各条战线都派人死死盯上了,所以就依据这条英文消息立刻在新华网上播发了美国开战的中外文消息。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