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孝文 转自搜狐 借助科技手段,在全世界的通力合作下,只用了七周时间,便基本确认了SARS的原凶———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用了六天时间,便解开了这种病毒的基因图谱。但他们仍然丝毫不敢懈怠,因为前面还有更艰苦的路要走,那就是降服SARS。 转自搜狐 第一次跑在病毒的前面 转自搜狐 3月15日,星期六,凌晨2点30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了正在熟睡的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传染病专家米切尔·里安。电话是世界卫生组织驻马尼拉地区办公室打来的,电话那端的人提醒里安:正在亚洲流行的一种神秘疾病现在可能正在向其他大陆扩散! 转自搜狐 原来,一名32岁的新加坡医生在纽约参加完一个会议后,正在回家的路上,而他已经表现出可疑的呼吸系统症状。在此之前,加拿大和新加坡的病例单接二连三地传到日内瓦,而这个凌晨的电话使形势变得更加紧迫! 转自搜狐 里安顿时睡意全无,他抓紧时间,四处查证,最后确定那名新加坡男子乘坐的是新加坡航空公司的客机,将于当天早上9点30分抵达德国的法兰克福机场。 转自搜狐 当那架新加坡航空公司的客机徐徐降落在法兰克福机场时,头戴护目镜,身穿防疫服的数名流行病专家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了。他们第一时间登上飞机,将那名男子和两名旅伴带到一个隔离房间,进行防疫检查。事后,里安长舒了一口气:“这是我们第一次跑在了病毒的前面。” 转自搜狐 微生物发动“震慑”行动 转自搜狐 那名新加坡男子并未使疫情进一步扩散,这要归功于新时代的高效率的医疗探测技术。1975年莱姆病(一种伴有疼痛、发热和皮肤红斑的传染病)出现后,确认病原体整整花了七年时间;1981年艾滋病出现后,确认病原体也用了三年时间;而确认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非典型性肺炎”,科学家们的步履轻快了许多,他们借助先进的技术、空前的全球合作,以及对国际疾病危机的高度敏感性,只用了不到七周时间,不仅找到了原凶,统一了病的名称,还绘制出病原体的基因图谱。 转自搜狐 然而,科学家们仍然不敢有丝毫松懈,因为这种病的巨大威胁并没有消除。而最让人们忧心忡忡的是,现在对于这种病没有特效药。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皮特·霍蒂兹医生认为:“这是人类面对的医疗上的‘震慑’。” 转自搜狐 过去一段时间,美国的卫生官员也曾被流行性疾病搞得疲惫不堪。卫生部长托米·汤普森表示,提起1918年那场大流感,他就有些害怕,那场全球性的传染病,夺走了2500万到4000万人的生命!汤普森的内心对传染病这个词也产生了“抗体”。所以,当汤普森听说亚洲在今年2月爆发肺炎时,不论是他还是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其他官员都没有对这条新闻予以高度重视。 转自搜狐 然而,令他难以置信的消息随后传来,尤其是有个数据令他心惊,这就是越南河内的卫生工作者的染病率很高。 转自搜狐 汤普森再麻木的神经现在也苏醒了。到3月中旬,美国卫生部和疾病控制中心都专门成立了SARS控制中心,开始每天举行一次电话会议,交流最新的情况,研究预防措施。疾病控制中心的科学家还被派往亚洲,配合世界卫生组织控制SARS的蔓延。与此同时,疾病控制中心向美国各地的医生详细介绍这种病的症状,要求他们密切注重一切可疑的病人。 转自搜狐 全球医学界空前大合作 转自搜狐 在这场与SARS的较量过程中,世界卫生组织发挥了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全力促成了全球SARS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转自搜狐 两天后,全世界的流行病学家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危机小组首席科学家克劳斯·斯托尔,参加了电话会议,并同意抛开争资金、争名声、争利益等过去医学界的不良作风,通力合作,迎战SARS。 转自搜狐 这些流行病学家纷纷把自己掌握的最新的病人的临床症状、病史、血样和治疗方案发往世界卫生组织一个加密网站,这样全世界的科学家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谈起这次全球性的合作,斯托尔仍感动不已,他说:“他们可都是全世界最著名的流行病学家,他们终生的梦想是发现一种新病毒,以他们自己的名字命名,并荣获诺贝尔奖。但面对目前严峻的形势,他们心里都清楚,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打赢这场与SARS的战斗。” 转自搜狐 科学家们把自己的研究成功无私地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网站上贴出来,其中最振奋人心的一个贴子是SARS病原体完整的基因组的破解。它是由加拿大科学家在4月12日首先宣布的,几天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也作了类似的宣布。加拿大范库弗迈克·史密斯基因组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从多伦多一名SARS病人的身上提取了百万分之一的克的基因材料,利用高科技的排序技术,只用了六天时间,便破译了这种病毒的基因图谱。 转自搜狐 艰巨的工作还在后面 转自搜狐 但这只是为攻克SARS这道难关开了个好头,更加艰巨的工作还在后面。科学家还需要开发出准确的SARS诊断法,找到有效地治疗SARS这种传染病的方法,最理想的办法当然是研制出相关的疫苗,而研制疫苗最短也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现在,科学家们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遏制这种病的扩散。 转自搜狐 在与SARS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中,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地工作,表现了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无穷的智慧,但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有时候,小小的微生物总是在寻找机会,给人类制造麻烦。多伦多桑尼布鲁克暨女子学院卫生科学中心的安德鲁·西莫尔警告说:“这场SARS风暴只是下一场微生物风暴的预演。”而科学家们所要做的,不仅仅是早日降服SARS,还要为下一场风暴的来到做好充分的准备。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