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今天正在面临的“非典”,处理得当,也许将成为中国经济、文化的一个折点。但也毋庸讳言,我们正在面临的,将是一场人类的灾难。令人欣慰的是,面对灾难,我们许许多多置身其中的人,开始冷静和理性地选择担当。许许多多的医务工作者,奋不顾身地自愿报名,成为冲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志愿者。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只能束手无策地成为“旁观者”。是的,这是一场特殊的战役,绝大多数人置身其间,但有劲使不上,有力使不出。
转自搜狐
但是,既然这其中,任何人都不可能成为局外人,那么,任何人也都同样可以为抗击“非典”做出自己的一分努力。比如最近,北京发生“非典”疫情以来,一些大学生迫不及待地要离开北京,但也有不少学生对这种做法提出批评,认为学生这种流动,可能会导致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一旦将“非典”疫情传播到农村,后果将不堪设想。面对“非典”疫情,大学生该不该离校,最近成了高校校园网BBS上讨论最多的话题。
转自搜狐
一名网友说:“你不回去,被传染的可能性大;但你回去,更有可能开拓一个新的疫区。如果你认为只要自己更安全就行,我也无话可说。但要我选择是自己更危险还是让更多的人危险,我愿意自己去承担这个危险。”
转自搜狐
为此,冷静而且克制的人们发出了这样强烈的呼吁:为了社会,为了家人,为了自己,请不要回家!
转自搜狐
一位学生在北大的BBS上留言:“‘社会责任’,这个词平时看起来是那么宏大,但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正面对它那最琐细、最平凡的容颜。从某种意义而言,不仅仅是那些可敬的白衣战士,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战士,战斗的方式就是留在疫区———尽管它危险,但这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
转自搜狐
什么叫勇气?这就叫勇气;什么叫理智?这就叫理智;什么叫责任心?这就是责任心;什么是爱国主义?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不喊口号也没有水分的爱国主义。当危险到来,当谣言四起,我们选择了独立思考和独立担当,而不是慌不择路急于离开。
转自搜狐
尤其是在有关方面明确提出禁止性规定之时,这样的清醒、理性和独立担当就尤显重要。它是考验我们理性、智慧、勇气和责任心的重要指标(最近北京市教委要求,“五一”放假期间,原则上师生都不允许离京。对健康状况不佳的学生,家在农村地区、西部地区或疫区的学生,不能批准其离校),也是考验我们这个民族抗击灾难能力的重要指标。
转自搜狐
当然,正如一些主张回家乡同时自己也希望回家乡的人们所说,蝼蚁尚且有求生的本能,何况人乎。置身其中的人们在某种程度上的恐慌可以理解,这种恐慌不是咱们中国人的专利,世界各国人民都对它退避三舍,也都可以理解。问题是我们置身其中的人们,匆匆忙忙地选择离开未必能够有效地减轻危险,甚至可能加大这种危险,并有可能使自己成为别人的“危险源”。你在回家的路上,有可能被感染,也有可能感染别人。你“万一”感染了缺医少药的家乡人民,不仅使自己陷入更危险得不到及时有效救治的境地,也使家乡的父老乡亲陷入同样危险的境地。我们今天有许多边远地区出现“非典”疫情,很大程度上就跟人们盲目回家有关。对于那些缺医少药的地方,一旦发生疫情,许多人将得不到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情况就将变得非常复杂和难以控制。局部地区的灾难就完全有可能演变成全国性的灾难。
转自搜狐
因此,表面上我们许多人对攻克“非典”这一人类面临的新敌人有劲无处使,但其实我们每一个身在疫区的人都是战士,都可以为抗击“非典”做贡献。办法就是:冷静、乐观地呆在原地————尽管它可能有危险,但这样的危险比盲目当逃兵要小得多。
转自搜狐
爱自己,爱别人,爱国都是需要理性的,尤其是,我们需要责任感来支撑这个理性。它很具体,很细微。于无声处听惊雷。从细微处可以见到一个人的精神和一个民族的理性之光。
转自搜狐
□本报特约评论员 童大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