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让长城在这里转向
2002年9月8日08:54 北京青年报
|
2002年09月08日
本报记者李星文自宁夏报道 “长城考察万里行”车队进入银川后,考察了明长城的重要关隘三关口,然后驱车南行。在距银川市大约150公里处,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的南端,中卫县境内的长城脚下,一片人造的绿洲豁然显现,蓝天白云,沙黄水秀。这便是被誉为“震惊世界的治沙奇迹”的沙坡头。
沙坡头北接浩瀚的腾格里沙漠,南临黄河第一湾,以包兰铁路为轴心,两侧展开了长达55公里的绿化带。在它的东面,长城第五次跟黄河握手,长城的重要关口胜金关就坐落在距沙坡头向东约50公里处。长城在沙坡头附近转至黄河南岸,然后顺黄河向西偏南出宁夏而进入甘肃省境内。是什么原因使长城由北岸转向南岸呢?就是令人头疼的沙漠——长城是不可能建到沙漠里的。然而,包兰铁路在这里没有转向,人们生生从沙漠当中拓出了绿洲。2001年1月,沙坡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景区,同时,沙坡头还是“世界环保五百佳”之一。
据当地宣传部门的同志介绍,建造这片绿洲的起因是包兰铁路的修建。包兰铁路是连接华北和西北的大动脉,6次跨越腾格里沙漠。在沙漠里修建铁路,是世界建筑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修成之后,如何使两侧的流沙固定下来,使路基不被流沙掩埋。自1958年包兰铁路通车以来,中卫县人民和中科院设置的治沙站的科技人员想出各种办法,直到解决这一问题。
据介绍,治沙主要分两步:机械固沙和植物固沙。在沙坡头的公路两侧,经常能看见所谓的“半隐蔽式方格麦草沙障”。这种方格草障能使风速降低,固定流沙,便于积蓄雨雪及枯枝败叶,加速微生物作用以改沙漠为土壤。远远望去,可以看见沙地上已经出现了薄薄的“绿皮”,那是新生的苔藓类植物。
机械固沙成功后,需要植物固沙跟上。腾格里沙漠夏季的表面温度能达到摄氏70多度,而且降水很少,沙层厚,地下水位低,很不利于植物生长。通过苗圃试种,治沙站找出了10多种成活率高、生长快的植物,逐渐把铁路两侧变成了绿色长廊。沙坡头已经书写了“人进沙退”的篇章。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