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外交被动 日方试图借领事馆风波向我国施压?
2002年5月16日17:25 广州日报大洋网
|
200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但两国关系却在这一年内屡遭挫折。沈阳日本总领事馆风波正反映出了中日关系中某种持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
《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规定:“接受国负有特殊责任,采取一切适当步骤保护领馆馆舍免受侵入或损害。”
在目前国际恐怖主义猖獗的情况下,当有不明身份的人试图强行闯入领馆时,中方当然会极力阻止,否则万一致使领馆受袭,事态岂不更为严重?责任岂不更为重大?
这一事件不能排除其报复性质,即日本试图借此向中国施加压力,以冲淡中日间由于靖国神社问题所引起的外交麻烦和改变对日本造成的外交被动。
异乎寻常的反应
据南方周末报道,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但最近一年多来的中日关系却总是风波不断,先是教科书问题和贸易摩擦问题,后来又是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和可疑船只事件,都曾引起了中日关系的一度紧张。今年4月21日,日本首相小泉突然又一次参拜靖国神社,再度将两国关系引到了微妙境地。就在此时,5月8日发生了沈阳领事馆事件。
据报道,5月8日,有5名包括两名男子、两名妇女和一名儿童的朝鲜人突然试图闯入日本驻中国沈阳的总领事馆,两名男子在与领事馆门前的中国武警的纠缠中进入了领事馆内,其他3人则被阻留在门口,后来这5个人都被中国武警带走。
事件发生之后,日本方面立即作出激烈反应,上至日本首相,下到一般媒体,都对此事表示了严重关注。
事发当天,日本驻华公使高桥邦夫就向中国提出抗议,指责中国违反了《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要求中国将5名朝鲜人交还日本。第二天,小泉在会见记者时表示,中国违反了“维也纳公约”,因此日本才提出抗议,并希望中国以诚意回应有关抗议。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受命向中国提出抗议,认为中国武警在未经日方同意的前提下进入领馆并强行带走要求避难的朝鲜人,违反了“维也纳公约”中关于领馆馆舍不受侵犯的规定,因此要求中国赔礼道歉和“恢复原状”——即将5名朝鲜人交还日本方面。
日本《读卖新闻》社论,认为中国的行为是一种侵犯,《产经新闻》也文章,强烈抗议中国侵犯日本主权。5月11日,日本外相川口顺子再次召见中国驻日大使武大伟,要求中国遵守维也纳公约,交还5名朝鲜人。同一天,日本外务省领事移住部部长小野正昭率一个调查团赴沈阳。并且,日本还扬言要派一名外务省次官来中国交涉,重申日本的基本立场,向中国施加压力。
对此,中国保持了低调处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指出:根据《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中方有义务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领馆的安全。5人未履行正常手续,身份不明,强行闯馆,有可能危害领馆及其人员的安全,我武警的上述措施纯出于责任感,且符合该公约有关规定。
对于中国武警进入领馆的指责,孔泉认为是在得到日方一位副领事的同意后才进入馆内,因此“日方指中方擅自进入日领馆的说法是不成立的”。而且,1998年5月,日本警察就曾未经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官员的同意擅自进入中国驻日大使馆主楼并强行带走不明身份人员。当时,中国按照尽量不使事态升级的原则低调冷静地进行了处理,因此中国也希望日本能够以同样的态度来处理这次事件。
但日本方面一开始并不承认日方有人表态同意中国武警进入日本领事馆。
依照国际法又如何?
应该说,这个事件并不是很复杂,本不应该搞得如此大张旗鼓。
从国际法角度来看,此次事件主要涉及到了有关领事关系和庇护的问题。1963年《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规定:“接受国负有特殊责任,采取一切适当步骤保护领馆馆舍免受侵入或损害”,“接受国官吏非经领馆馆长或其指定人员或派遣使馆馆长同意,不得进入领馆馆舍中专供领馆工作之用之部分。惟遇火灾或其他灾害须迅速采取保护行动时,得推定领馆馆长已表示同意。”
据此,中国方面负有保护日本领馆安全的责任,特别是在目前国际恐怖主义猖獗的情况下,各地使领馆的中方保卫人员都加强了对突发事件与恐怖袭击的防范,当有不明身份的人试图强行闯入领馆时,中方当然会极力阻止,否则万一致使领馆受袭,事态岂不更为严重?责任岂不更为重大?而且这一行动基本上是在领馆的非工作之用的部分,即领馆的门口进行的。
所以,中国武警的做法不仅符合《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的规定,而且完全是出于保卫领馆及其人员安全的责任感,并非对日本国家尊严的侵犯,双方对一些事实的认定有出入,完全是可以通过外交渠道共同调查的。
另外,日本方面强调那5名朝鲜人是要求政治避难的政治难民,因此要求中国方面将他们交还给日方。按照目前有关庇护的国际法原则,驻外使领馆无权行使庇护,即国际法并不承认域外庇护,或称外交庇护,而只承认领土庇护,即一个主权国家在自己领土上对外国人的庇护。因此,即使那5人确是政治难民,日本驻华的使领馆也无权对他们行使庇护。
5月14日,日本外相就此事件了调查报告,已然开始在“副领事未觉察到自己身后跟了五六个武警”、“副领事不能代表领馆馆主同意武警进入”等问题上纠缠,这种强词夺理的争辩其实正表明了中方对事件的描述是客观的、反应也是适当的。15日,中国外交部对日方的“调查报告”进行了反驳。
算计与报复
日本方面对这一事件的反应异乎寻常地激烈,一副大肆炒作的模样,尤其是整个事件的某些细节更令人不得不深思这一事件背后的奥妙。
这次事件的整个过程时间很短,但却留下了中国武警和几名朝鲜人纠缠在一起的录像,可见有某种预先计划的嫌疑。无论是针对哪个国家,进行算计显然不是友善的行为,如果不是怀有敌意的话。
另外,日本刚刚由于小泉再次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受到中国方面的指责,在外交上处于被动,因此不排除这种可能,即日本想通过这次事件来向中国施加压力,以冲淡中日间由于靖国神社问题所引起的外交麻烦和改变对日本造成的外交被动,具有强烈的报复色彩。
国家关系中存在问题和矛盾是正常的,但需要以相互信任和友好的精神去应对。目前的中日关系本来就一波三折、如履薄冰,因此要发展两国关系,就需要两国间增加互信,遇到问题尽量冷静地处理,而不要故意夸大危机。
在这一事件中,中国政府保持低调与冷静,并非自觉理亏,而是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此次事件涉及中国同另一邻国朝鲜的关系,在同朝鲜方面就相关问题进行落实之前,中国方面不宜在某些问题上进行激烈表态;二是中日关系在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际屡屡受挫,显然并不符合中国谋求安定平和的周边外交环境的利益。
但日本的表现却似乎一再表现他们对中日关系的维系与促进缺乏诚意。对于一个并不算很大的问题,面对中国方面的低姿态,日本方面却如此渲染中国对日本国家主权和尊严的侵犯,也许确实如上分析,是为了摆脱自己的某种对华外交的困境。但这样的做法,必然会在原本就对日本抱有不满情绪的中国民众间引发反感,使两国真正的民间友好遭遇新伤,蒙上阴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梁云祥)
|
| |
|
Untitled Document
|